笔试第一名落聘之谜

2011-12-29 00:00:00
廉政瞭望 2011年9期


  笔试领先12分,面试却败北
  在参加河北省社科院2011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前,今年毕业的河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李娟已经参加了3次公务员考试。但在这3次考试中,她均没能“晋级”面试。
  今年4月,河北省社科院网站上发出公告,宣布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李娟也看到了这份公告。
  在公告中,河北省社科院对于招聘的“科辅人员”,“学历、学位要求”为“硕士研究生”,“专业要求”是“公共政策研究”,同时还要求:参加省人社厅统一考试;2011年全日制普通类高校毕业生;30周岁以下;中共党员。
  对于“科辅人员”的招聘办法,公告还作了进一步的说明:需参加省人社厅统一组织的招聘、笔试,根据笔试成绩排名,按5∶1的比例确定面试人选。
  5月24日,笔试成绩公布,李娟的笔试成绩排在第一位。
  李娟的笔试成绩为128.9分,比第二名的116.4分高了12分多,而排在第三、第四的分别是:115.9分和103.8分。
  李娟很高兴,为了准备即将到来的面试,“还专门花钱去听了面试辅导班的课”。
  7月12日,满怀信心的李娟和其他3人一起参加了“科辅人员”的面试。
  但到了7月15日,面试成绩公布时,她被浇了一瓢冷水。 面试考核成绩排名第二的她,以0.08分之差,综合成绩排在了第二位。综合成绩第一名则是笔试成绩第三名的另一应聘者——李娜。
  与之前参加的3次公务员考试不同,对于这一次失败,李娟并不认可。她认为,在这次招聘过程,特别是面试环节的种种“疑点”,让她不得不质疑这次招聘的公正性。
  
  败北者的愤怒
  李娟告诉记者,在她看来充满“疑点”的面试,是在笔试成绩公布近两个月后的7月12日进行的。
  那一天,共有4人进入社科院“科辅人员”面试环节。
  李娟说,7月12日上午,在进行资格复审后,有工作人员通知:在省社科院会议室,部门领导要先进行一次“简单的面试”,“不打分”。
  而这次“简单的面试”,共有3个面试官在座,两男一女,自称是“《经济论坛》杂志社的领导”。
  李娟告诉记者,此次招聘的“科辅人员”就是到河北省社科院主管、主办的《经济论坛》杂志社做编辑。
  “每人的面试时间大约为5分钟。”李娟回忆,就是做了一下简单的自我介绍,很随意。但一位面试官的问题,却给李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位考官问我,你和李娜是一个学校的吗?你们认不认识?”
  正式的面试开始于当日下午3时。4个人抽签决定了面试次序。“我是第2个,李娜是最后一个”。
  李娟告诉记者:面试时并没有抽题,而是面试官根据准备好的题目,随机提问。
  7月15日,河北省社科院网站上公布了《2011年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面试考核考生成绩公告》。
  笔试成绩排名第3的李娜,在面试中戏剧性地以高分逆转,获得了91.6分的高分。李娟的面试成绩为82.8分,另两名进入面试的应聘者面试成绩分别为80.6分和79分。
  据李娟了解,此次和她一同应聘的李娜,也就是此次招聘的最终胜出者,是去年毕业于河北经贸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经济论坛》杂志社实习”。李娜是《经济论坛》杂志社社长兼主编李现科的女儿。
  李娟得知情况后,一度愤怒地将自己的网络签名改为:“考得好,不如生得好。”
  在7月15日的公告中,在“科辅岗位”一栏的旁边,河北省社科院对总成绩的计算方法作了说明: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面试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60%。《河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暂行办法》第33条规定:“笔试成绩占考试总成绩的比例一般不得低于40%”;“具体加权比例,考试组织单位应当在向社会发布的招聘公告中载明”。
  “这一比例,并没有按要求在招聘公告中载明。”李娟质疑说,河北省社科院只是在综合分数计算完毕,公布成绩时,才首次说明了总成绩的计算办法,“这显然是违规的”。
  “40%只是有关部门要求笔试成绩所占比例的最下限。”李娟强调说。
  
  岗位有量身打造之嫌?
  如今,在李娟看来,这次招聘从一开始,岗位似乎就有量身打造的嫌疑。“一个萝卜一个坑。大萝卜为小萝卜挖了一个坑。”李娟说,她参与了一次“萝卜招聘”。
  当时河北省社科院招聘“科辅人员”的专业要求为“公共政策研究”,而在高校的专业设置中并没有“公共政策研究”专业,这只是“行政管理”专业下设的一个研究方向。
  在李娜曾就读的河北经贸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中就有行政文化、地方行政管理、人事行政、公共政策分析4个研究方向。
  面试成绩公布后,李娟曾致电河北省社科院人事处。
  “李娜是社科院子弟,而且面试评委都是社科院的人。”李娟对工作人员质疑招聘公正性,要求“由第三方重新组织面试”。
  对于李娟指出李娜是社科院子弟,这位工作人员没有正面回应,他只是说:“规定上也没明确子弟不能报考。你们都参加了笔试,都入围了,并且面试阶段的评委组成也不只是社科院的。”
  工作人员解释说:“咱们这个面试,包括面试方案,都是上级部门批准的,都跟他们备过案的。”他强调:“评委是经过上级部门批准之后组成的,然后他们也派了专门的评委到现场。”
  而当李娟要求公开面试评委的姓名和身份时,这位工作人员回答说:“我们评委应该是不公开的。”
  对于李娟重新组织面试的要求,工作人员说:“我们这儿有省纪委派驻的纪检组,当时他们是监督员,监督员的职责就是负责整个过程的监督。”
  工作人员告诉李娟:“按照监督程序,你向我们反映,我给你解释了。还有疑问,你可以去纪检反映。”
  
  招聘单位自称很避嫌
  8月2日,记者到河北省社科院了解相关情况。人事处工作人员请示后表示,这段时间为该院集中调研时间,领导们都不在,因此今天不能接受记者的采访。
  10天后,河北省社科院在《关于2011年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关情况的说明》(以下简称《说明》)中首度证实,被招录者李娜确系该院《经济论坛》杂志社社长李现科的女儿。
  同时《说明》指出,经调查组调查核实,该院2011年事业单位人员招聘工作没有发现暗箱操作与违规违纪问题。7月14日,经院研究决定,根据考生的综合成绩及专业表现,对2011年该院拟招录(招聘)工作人员(含科研、科辅人员)进行了院内工作岗位初步分配,并明确待招录(招聘)工作按规定履行程序结束后到岗。其中,李娜被分配到该院科辅部门——社科信息中心。
  《说明》中特意提到“媒体披露的李现科是李娜的父亲,系我院《经济论坛》杂志社社长。但他不是本次面试考核的评委,也没有参加本次面试的考核工作”。
  针对7月12日正式面试开始前那次“简单的面试”,河北省社科院人事处的工作人员解释说,那是该院科辅部门对应聘者进行的一次专业能力考查。科辅部门共有3个:《河北学刊》杂志社、《经济论坛》杂志社、社科信息中心,进行“专业能力考查”的评委来自科辅部门。
  而对记者询问“当时的评委是如何组成的?有无《经济论坛》杂志社的工作人员?”人事处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
  在《说明》中,河北省社科院就笔试与面试成绩比例解释说:按照《河北省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暂行办法》中“笔试成绩不低于40%”的规定,结合该院近5年招聘工作中一直掌握的比例,即笔试成绩占40%、面试成绩占60%,在本次招聘考试之前,由社科院研究确定了笔试、面试成绩比例为4∶6。
  但记者发现,在4月中旬,在河北省人事考试网及河北省社科院网站上发布的招聘公告中,并没有在综合成绩计算中,就笔试面试成绩所占比例作出说明。
  当记者质疑这与《河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暂行办法》的要求不符时,该工作人员表示:对此不发表评论。(综合《中国青年报》、《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