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障碍儿童健康发展

2011-12-29 00:00:00郝成燕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2期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特别关注在某些方面有明显障碍的儿童,例如存在学习障碍、行为障碍和情绪障碍的学生。这些障碍严重影响着孩子的个体发展,同时由于他们很难被其他儿童接纳,而这种不被接纳、不被包容的不安全感往往使得他们与同学发生更多、更激烈的矛盾冲突,成为班级中的另类人群,严重地影响到教师对于班级的有效管理。因此,帮助班级中的障碍儿童健康发展成为班主任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移情法
  
  阿健是我们班一个活泼可爱的男孩子,但可惜他被确诊患有多动症。他的许多行为与其他孩子有很多不同。例如:注意力容易分散,虽然他也为自己制定目标,也很想把事情做好,但是很容易泄气,然后就放弃或者开始应付。与同学相处时,对于事情的判断能力、处理能力也都明显弱于同龄孩子。
  一次,在阿健的身上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阿健非常想得到一个悠悠球,但妈妈要求他在某一方面有了进步,才能奖励给他。但他等不及,于是就要求班里一个想跟他做朋友的A同学买给他,A同学没有钱,他就要求A同学去借钱。由于没有同学愿意借给他们钱,阿健就要求A同学列出双倍返还借款的条件来吸引大家。最后,阿健如愿以偿地得到了悠悠球。这件事情看似非常恶劣,可是我们如果从阿健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似乎就不是这样了。阿健想得到悠悠球,也许开始时他真的努力了,但是没过多久就失去了信心,他没有把握取得妈妈所满意的“进步”,于是他希望能够通过其他的方法来得到悠悠球,并且这个过程对他来说充满了冒险与刺激,于是就发生了上面的故事。阿健并不想伤害任何人,他只是想更快地得到悠悠球。
  当我们从阿健的角度重新审视了这问题后,就发现原来事情是这样简单,阿健想得到奖励是没有错误的,但是在争取奖励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我们没有及时发现,于是他退缩了,并且选择了一种错误获取方式。因此,阿健并不是不可救药的坏孩子,我们在处理他的过失时,应把重点放在要阿健理解他的行为对同学造成的伤害,知道获取奖励的正确途径,并且给予阿健一些适当的惩罚。通过谈话,阿健很快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并且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接受了惩罚,改正了错误。
  
  交流法
  
  当我们能够拥有一双孩子看待世界的眼睛后,便很容易理解他们行为的意义。
  这就为我们真诚、热情地与儿童进行交流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交流中教师应该努力成为一个对儿童充分理解的“容器”,使儿童对教师产生一种安全的“依恋”。通过有效地交流使儿童能够顺利地接受教师的指导与帮助。
  晓曼是班级中一个学习比较吃力的孩子,她非常希望自己能够取得好成绩。这学期班级中开始了积分评比,在评比中晓曼始终处于尴尬的位置。晓曼的压力很大,她的能力在一次次评比中受到质疑,十分难过。有一次英语听写考试,教师安排大家互相判卷。晓曼判得是学习委员方方的考卷,方方默写得真好,竟然一个字母都没有写错,晓曼对着书反复查了三遍,连一个写得不规范的字母都没有找到。她真是很生气:为什么方方每次都得一百,可是自己连八十多分都很难考到。于是,她拿起笔来就把方方的卷子给改了。这下,方方得不了一百分了!事情很快被调查清楚了,晓曼受到了大家的攻击。当我把晓曼叫到办公室的时候,我从她的眼睛里看到了不安与无助。我先请她坐了下来,然后问她:“最近因为评比的事情,你的压力是不是很大呀,所以才做了这件事 ?”晓曼感到老师理解了她的痛苦,于是委屈地哭起来,边哭边抽泣着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竟然做了这样的事情。老师我不是故意的。”看着晓曼沮丧的样子,我一边摸着她的头,一边点着头说:“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当晓曼的情绪稳定些后,我又耐心地告诉她:“你这是在嫉妒同学,这是一种很不好的情绪,而且还影响你和同学们的交往。”接着我们一起讨论了对于晓曼来讲更加公正的评比方法,标准是:通过努力,只要超过自己从前的成绩便可以获得加分。晓曼立刻开心起来,她对参与班级的积分活动又重新树立了信心。
  
  技巧训练法
  
  “技巧训练法”是我们在培养儿童良好习惯、与人和社会有效交往能力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许多在学习方面出现障碍的孩子,往往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题:上课听讲效率低,注意力很难集中。对此,我们把课堂上孩子的“听”具体化、环节化,使孩子在每一个环节都能明确自己该听什么、看什么、想什么。我们的训练过程如下。
  1.听老师讲课阶段
  听:老师讲的内容。看:看着老师、黑板或教科书。想:老师讲的内容听懂了吗?能不能和以前学的知识发生联系?提醒:不懂的地方要及时提问,或者记录下来,下课再问。
  2.听同学发言阶段
  听:同学发言内容。看:看着同学或教科书。想:他讲的和我的答案一样吗?不一样,谁的是正确的?谁的答案更好?他的答案有缺陷,我应该怎样补充?提醒:要尊重同学的发言,不要试图和同学抢着说。
  3.学生“走神”阶段
  “走神”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上课“走神”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走神”后要赶紧回到课堂中来。
  我们坚持对学习障碍的学生进行这样的技巧训练,使得他们的学习状态较之以往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情绪障碍的儿童由于遗传、家庭、早期环境等许多复杂原因的影响,他们很难对周围环境产生安全感,由于对谁都不信任,很难与别人沟通,因此是最难干预、引导的一类儿童。
  小昆是一个具有自闭倾向的孩子。课堂上,老师提问他时,他的嘴就像小金鱼一样一张一合做着回答问题的口型,但就是发不出声音。平时他从不与同学交往,甚至很少看到他喜、怒、哀、乐的表情,总是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中。
  对于他的帮助我们先从建立一个安全的环境入手。课堂上提问他最简单的问题,他张着嘴一直在做着准备,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和老师都用期待、信任的目光看着他,两三分钟后,小昆终于说出了答案。我们立刻报以热烈的掌声。一次次地鼓励,使小昆慢慢地建立了安全感,他不再害怕老师和同学了,上课回答问题,已经不需要准备时间了。在与他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小昆非常渴望成为队长,他认为站在全班同学前面喊口令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为了帮助小昆实现这一愿望,我们安排他担任路队长的职务。第一次站在全班同学面前的小昆非常激动,但是表现得手足无措,口令根本喊不出声。于是,我们对他进行了几个步骤地训练:
  (1)肢体训练:身体应该呈立正的姿态,双臂自然放松在两侧。
  (2)眼神训练:眼睛看着同学们的队伍,并且随时用眼神提醒没有站好的同学。
  (3)口令训练:首先记熟口令语言,然后每天和其他路队长一起喊口令,天天进行练习。
  这种技巧训练持续了一个多学期,如今小昆终于实现了他的愿望,他不仅可以在班级同学面前喊口令,甚至可以在学校门口当着全校同学、老师、家长的面大声地喊出口令。
  障碍儿童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生活在每一个班级中,他们是班级中的弱势群体,非常需要教师的关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想只有不断地去学习、探索、实践和总结,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