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节入手,把内心的美好放大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抓住了这些细节,就抓住了孩子们成长的时机。
晨检时,小雨在讲台前讲卫生小常识,大家都在凝神聆听。这时迟到的小龙推开门轻轻地走进来,回身把门关上,然后站在门口看着我,仿佛在问我是否可以回到座位上。我向他点了点头,令人没想到的是,他没有从门口径直走到仅仅离自己几步之遥的座位,而是顺着教室的墙边悄悄地先走到最后一排,再绕回到自己的位子,轻轻坐下。同学们还在专心聆听,似乎没有注意到他的行动。
卫生小常识介绍完了,我把刚才的情景向学生们加以描述,并告诉学生,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小龙懂得尊重别人,不因为自己的问题而给大家带来不便。这就是生活中的细节,事情虽小,很不起眼,但他这样的小举动却足以让人感到温暖。对于小龙来说,他这么做也许是无意识的,但教师应该帮孩子把心中模糊的东西清晰化,强化孩子心灵中已经存在的美好品质。
触及心灵,唤起心底最美好的情感
现在有些学生对学习敷衍了事,而家长也都在忙自己的事业,甚至有一些家长存在着推卸思想,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来,孩子的学习就是老师的事,缺乏最基本的教育责任。
如何激发起学生和家长的教育责任感呢?对此,我设计了“我的学习谁负责”的主题家校交流会。在会上,我结合自己每天的工作状况与学生和家长谈了我对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担忧,谈工作中我的苦恼……我的真情和坦诚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会后,学生和家长们纷纷写来了感言:
一个学生写到:“听着老师的话,我不禁想到有一次,老师为了不耽误教学把自己生病的孩子锁在家里,自己跑来给我们上课……想到这,我哭了,我仿佛又看到老师在夕阳下忙碌的身影,夜幕降临,老师还未离校,可她的儿子却在办公室的一角,一边啃着干干的饼干充饥,一边做着儿时的游戏,他呵呵地笑着,嘴角还留着饼干渣……我的眼泪再次流下来……”
一位家长写到:“ 你弱小的身子承载了太多的身份,太多的压力,这些因素没有困饶你,你怀着一份感恩的心态始终履行自己的职责。我们相信你!孩子们爱戴你!加油!我们共同付出:倾情、珍视、净心、感恩。”
在工作中适时适度地让学生以及家长换位思考,感同身受,能够取得不错的教育效果。
亲身体验,让孩子自主成长
教育是一种行动的艺术,孩子是在行动中成长起来的。
一段时期,学生浪费厕所卫生纸的现象比较严重,我没有斥责和批评,而是让孩子们进行调查,结果得知,学校30个卫生间每月要用掉230卷卫生纸,每卷纸是13元,一个月就是近3000元,一年下来花费将近40000元,孩子们在惊讶中领悟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要义。在这个基础上趁热打铁,开展了全年级“卫生间无纸日”的活动,使全校的学生亲身体验,最后与教学相整合,把它作为学生生活、习作的素材加以指导。在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亲自实践(开展调查)—亲身体验(卫生间无纸日)—真情表达(写随笔、倡议书)—落实行动,真正使学生受到触动,变知道为做到。教师的教育智慧就在于要为学生留出空间,凡是他们自己能够理解和感受的,都应当让他们自己去理解感受。
“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或青年去吸收,而是需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教师应唤醒孩子内心深处的优秀品质,倾听学生内心真实的声音,让他们的生命更加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