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课堂细节 注重隐性教育

2011-12-29 00:00:00张文凤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2期


  在长期的课堂观察中,我发现,教师通常都十分关注孩子们的显性收获,如孩子当堂学习的新知识、在学校的常规表现等,这些对教师而言是易检测、好补救的内容。在教师和管理者看来,学生常规表现好、知识掌握得扎实,这就是优质的课堂。但是在这段时间来学校应聘教师的试讲中,我发现在课堂上被教师忽视的教育细节,恰恰是对孩子很重要的成长习惯,我们暂且叫做孩子的隐性收获。
  案例一:美术课剪贴彩蝶。
  教师介绍完蝴蝶文化以及彩蝶的剪贴方法以后,学生每四人一组合作剪贴两只彩蝶。孩子们画、剪、贴,默契配合,很快各组的蝴蝶就“飞”到了教师黑板上画的小草与鲜花丛中,但是在孩子们剪贴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
  甲组:负责剪纸的同学先剪了一只黄色的蝴蝶,又剪了一只绿色的蝴蝶,然后用剪彩蝶剩下的边角料继续剪蝴蝶上的装饰。
  乙组:负责剪纸的同学分别剪了一只黄色和一只红色的蝴蝶,又拿出绿色和紫色的纸剪装饰。
  课堂是实施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很显然,这节课中充分利用剪蝶纸张是培养学生节约品质的重要契机和有效途径。“我们剪下蝴蝶后,能用的边角料不要轻易扔掉,我们可以小组之间穿插使用,或者留下来在以后的剪纸课上也许还能用到。别让这些美丽的纸躺在垃圾桶里,这样太可惜了。”如果教师在课上有这样一两句话的指导,就可以让孩子们拥有节约的意识,养成受益终生的好习惯,形成统筹整合的思想方法。
  案例二:数学课讲授找规律。
  在一年级数学讲授找规律的最后检测阶段,教师准备了习题卡让学生找规律涂颜色。首先是教师巡视孩子们的掌握情况,然后再集体订正,从课堂环节来讲这无可厚非,但是在孩子们涂颜色的过程中,我观察到坐在我身边的几个孩子有不同的表现。
  男甲:拿出红色的笔,先观察,然后按着规律将所有红色的部分都涂上,再拿出黄色的笔将剩下的空余部分涂完。他涂在方格中的颜色不是很均匀,只是涂满即可。他第一个完成了任务,坐在那里等大家。
  男乙:观察后,拿起红色的笔涂完放下,再拿起黄色的笔涂完再放下,就这样依次完成所有涂色。涂色不是很均匀,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任务。
  女甲:观察后,拿起红色的笔涂完盖上笔帽儿,再拿起黄色的笔涂后盖上笔帽儿,如此依次反复涂色。她涂在方格中的颜色非常细致均匀,在限定的时间内,她只完成了三分之一的涂色任务。
  当教师说停止涂色开始订正的时候,我估计了一下大概有五分之一的孩子没有完成任务。当时我就在想:涂色的方法虽然不在知识教学的考核范围内,但也应是教师关注的重要因素。教师在巡视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涂色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涂色过程,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而这些恰恰是教师备课、讲课时非常容易忽视的细节。试想一下,如果那个女孩在没有教师指导与纠正的情况下,一直慢吞吞地涂色,这样每节课落下一点,长此以往,估计就会落下整个教学进度,跟不上教学节奏,我们眼中所谓的“差生”是不是就这样慢慢诞生了呢?
  通过这两个教学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忽略了孩子的性格、心理等因素对教学的影响,忽视了德育的渗透性与弥散性,可以说他们实施的是单一的教学,而不是真正的教育。要弥补这些不足,我觉得教师应该在备课上下足功夫,不仅要备讲课的内容,更应该备“学生”,分析孩子们的知识基础与潜力、学习心理、学习习惯等,把德、智、体、美、劳深入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养成高尚的品质,远比学到的教学知识重要,因为这些恰恰是孩子们成才需要的宝贵财富。我想,只有一个拥有优秀品质、头脑清晰、做事有条理、有高效方法的孩子,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所以,教师一定要关注这些隐藏在教学过程中且容易被忽视的、看似不值一提的小细节。■
  □编辑 郭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