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部分后进学生群体。他们绝大多数存在下列问题: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成绩偏差,不能与班级同学和睦相处,不懂得关心他人。对周围人还存有敌视、冷漠心理。少数同学还有欺负弱小、撒谎、打架、破坏公物的行为。经过调查,发现这些孩子多来自于不完整的家庭。有的是父母离异,有的是父母一方因故去世,将孩子托给老人或亲戚代管,还有的是父母因故重新组建的家庭,有的是孤儿。今年,遂川滁州中心学校407名学生中,这样的学生有27名,占全校学生总数的6.7%,其中初一(1)班32名学生中有3名。占全班学生总数的10%。由于这部分学生的家长或监护人的受教育程度不高,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也与正常的家庭存在很大的差别。他们或无端指责,或放任自流,或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一弱势群体不仅困扰着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而且影响着家庭、社会的和谐。笔者针对单亲家庭学生和孤儿的成长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对他们的教育对策进行了研究。即“特殊学生的成长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
一、特殊学生存在的问题
1.家庭经济状况
在这些孩子中,家庭都缺少劳动力。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的占总人数的87%。数据分析显示,我校单亲家庭的经济状况不容乐观,家庭经济收入低于社会平均水平,且不稳定。单亲学生的生活费用、学习费用成了重要负担。
2.家庭教育管理状况
这些学生要么只剩父母一方,要么由祖父母照料。还有一些学生,由爷爷奶奶抚养或亲戚认养。家长认为只要不出事就行了,学习上、思想上却很少过问。因为“代沟”等原因,孙辈们不太愿意与祖辈们沟通交流。祖辈们文化层次低,教育方法简单。而有些监护人对被监护人的管理往往只注重身体、生活等方面的监护。学习、思想、心理等管理则成了“真空”地带。
3.社会适应状况
单亲孩子的情绪及社会适应性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情绪和情感不稳定,常大起大落。恐惧,焦虑,忧郁,悲伤,情感脆弱,过度敏感,多愁善感,固执,好走极端,有时过分冲动,不考虑后果。性格上孤独冷漠,早熟,对人戒备心重,防范意识强,甚至有抵触和敌视心态。人际交往上不合群,不喜欢与人交往,有意疏远别人。经常自卑自责,消极地看待自己,遇到困难,不作任何努力就轻而易举地放弃自己的目标。有的孩子又过于敏感、好胜,什么都要超过别人,忌妒心重;有的孩子道德识辨能力不强,自控力差,盲目模仿社会上的不良行为,如打架、骂人、说谎、逃学、搞恶作剧、破坏公物;有些孩子甚至有偷盗、赌博行为;有些孩子吸烟、酗酒,个别早恋、离家出走等。
4.心理状况
自卑心理。父母在孩子的眼中是永远的骄傲,是心中的守护神,特别是父亲,在孩子的心中是无所不能的,是自己最崇拜的人物,单亲孩子处在一个没有父亲或母亲的家庭里,这使他们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自卑感,他们沉默寡言,缺乏自信心,当别的孩子谈及父母时,他们只是一味地沉默或是低头走开,不愿提及自己的双亲。
恐惧心理。单亲孩子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在学校往往表现出恐惧心理,由于家庭的不健全,使他们很害羞,怕别人谈起此事,害怕与老师接触,不愿意与同学们一起玩耍,久而久之。他们变得很孤僻。
逆反心理。单亲孩子有的因父母离异觉得很不光彩,同时也受到同学的歧视,他们不愿与父母交流,一味地对着干,这种对父母的逆反发展成为对同学、老师的逆反,他们不轻易相信别人,似乎看谁都不顺眼。
自暴自弃心理。单亲孩子由于缺少关爱,缺少鼓励,缺少表扬,他们内心长期封闭,不愿与同学交流,不愿与老师沟通,认为在这个世界上自己是多余的,没有人关注自己,在学习上没有前进的动力,对自己的学习漠不关心,破罐子破摔。
5.品德现状
在品德方面,很多人喜欢说这类孩子特别喜欢撒谎。研究证实单亲孩子经常撒谎是事实,对于撒谎,我们要区别对待。他们撒谎一般都与掩盖家庭的真实情况有关。比如,告诉别人自己的父母对自己多么多么好,或者说自己家多么的有钱,这也证明了孩子们的敏感与自尊。
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一千多万少年儿童。同样是祖国的花朵,社会的未来和希望,全社会都要关心他们,笔者认为作为教育工作者责任更加重大,怎样采取有效措施使他们健康成长呢?
二、解决特殊学生存在的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学校和教师应高度关爱特殊学生
“单亲学生”家庭教育的缺乏是客观存在的,期望在短时间内改变是不可能的,我们只有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强化学校教育功能,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特别是学校多给他们关爱,才能真正做好“单亲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如何做好“单亲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是摆在学校和家长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为了使这些学生能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地成长,学校应坚持以人为本,强化育人功能,坚持环境育人、课堂育人、活动育人、管理育人。特别强调要以爱去感化他们。
“单亲学生或孤儿”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会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不良后果。“单亲学生或孤儿”缺少父母的爱,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关爱,他们的生活、教育亟待社会予以关注。学校是培养人的职能部门,学校应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关爱他们。让他们和其他家庭的儿童一样健康地成长,使之成为健康、合格的公民,这是每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电向教师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更体现了教师能否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自己。
2.学校应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分层管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学校应把关爱“单亲学生或孤儿”的工作摆上学校的议事日程,专门召开校务会讨论关于这类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学校还应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班主任作为学校管理的二级单位,具体负责“单亲学生或孤儿”的调查、教育与管理。只有组织健全,分工明确,责任落实,才能把这项教育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3.研究对策,讲究策略,对症下药
(1)从学校人手,寻求教育对策。单亲孩子首先需要解决的不是学习问题,而是心理问题。我们虽然研究单亲家庭学生的问题,但在学生面前,特别是单亲学生面前,要求老师绝口不提“单亲”“离婚”等字眼,应该换种方式与他们交流。正如教育家皮亚杰在《教学科学与儿童心理学》中所说:“良好的方法可以增进学生的效能,乃至加速他们的心理成长而无所损害。”
建立这类学生的档案。单亲家庭学生的学习成绩大多中等偏差,是学校抓教学质量不容忽视的对象。对这部分学生,各科教师就要相互协调。做到扬其所长,补其所短。特别是“短处”要做到几优先:即课堂发言优先、课堂表演优先、作业批改优先,尽量做到面批、课后辅导优先。同时给他们建立辅导档案,鼓励他们树立每次考试的目标,要求自己每次都要有进步。
建立这些学生的生日档案。我们也不要以什么理由说给他们过生日,也并不是每个人都给他过生日。可以在他们生日时。在学校广播给他点首歌,或生日那天说声“生日快乐”,或在儿童节让他们欢聚。让他们能在学校感到老师的爱和同学的关心。
组织这些学生举行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可能会让他们伤心,但更主要的是让他们知道我们学校老师特别爱他们,同时与他们一起交流。一起面对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对部分在学校不遵守纪律或不认真学习的同学能起到鞭策的作用。
依靠班队主题会,促进自我教育。针对单亲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校德育处召开班队主题会,抓班队这个主阵地,来促进学生自我教育。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提高自我约束能力,从他律过渡到自律。针对单亲孩子“自卑”的特点,可以召开“我能行”主题班会,让别的学生给单亲孩子找优点。针对单亲孩子的强项设立竞赛活动。充分展示他们的才能,激发他们的进取心,树立信心。针对单亲孩子“散漫”“冷漠”“固执”等特点。少先队可以开展“关爱在我身边”“我为老人送温暖”等主题中队活动,也可以开展“我爱我家”的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来改变他们。
开展读书活动,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课题组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的书籍,推荐给全校的孩子,要求他们在相应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以书籍中的感人事例、优秀的人物品格来感化、熏陶孩子。
集体活动。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在集体中,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以为集体奉献而荣,这种奉献的精神、潜移默化的作用。无可替代。充分发挥了小组集体、班集体、校集体的作用,以集体的力量引导人。以集体的力量感化人。
(2)从家庭人手,寻求教育对策。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性、人生理想的启蒙教育场所,也是未成年人生活时间最长、最重要的生活环境,优化家庭环境是塑造未成年人健康心理和行为的重要因素。不少饱经离异痛苦的父母,为解决离异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创伤。对孩子百依百顺,不知溺爱会严重妨碍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冷淡、粗暴、放任不管与溺爱一样,同样会极大地妨碍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因此,任何不适当的教育方式都是导致各种单亲家庭子女性格缺陷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其消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指导家长分层辅导教育子女的方法。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天下父母的期盼。这样的感情。在单亲的父亲或母亲身上,表现得更加强烈,过分的爱和不正当的方法是这些家长的通病。
我们首先应向家长强调,孩子需要的是正常的家庭关爱,对于父亲或母亲所承担的苦楚。他们更多的是由你们心理变化中估计到。因此,你们在孩子的面前表现得自然大方是最主要的。用心去影响改变孩子。
其次,做到赏罚分明,做事客观公正。根据我们的观察,单亲家庭中如果是母亲带着孩子一般表现得感情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而父亲带着孩子的,家庭暴力出现的频率偏高。究其原因,家长的出发点都好的,可由于方法不得当,得到的却是非常糟糕的效果,久而久之。孤僻骄傲等不合群的性格特征应运而生。
由单亲家长现身说法。对于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老师们有的是理论经验,却没有切身体会,缺少了事实的支撑,学校老师的发言自然枯燥无味。为此,可召开特殊学生家长会,让一些各方面较优秀的特殊学生家长来学校谈谈自己教育子女的方法、经验和体会,让其他家长从迷惘中走出来,树立起教育孩子的信心,寻找到教育孩子的方法。
(3)从村委会人手,寻求教育对策。联系一些资助单位或个人多与这些学生沟通。适当地看望他们。还希望村委会通过一些活动给予他们关爱。
4.个案追踪,积累研究特殊学生的经验资料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的一般方法是不够的,还须及时洞察学生的心理,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部分单亲家庭学生进行追踪调查。
首先,了解单亲学生所在班级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校园生活的状况。同时,通过对家长、老师和同学的访谈,了解单亲学生在他们心目中的印象。
其次,针对个别单亲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主、客观原因分析。与此同时,对问题进行诊断。再次,对该单亲学生辅导、帮助的结果,做跟踪记录,并进行反思,留下文字材料。
三、结束语
总之,通过单亲家庭学生成长现状调查,找到阻碍单亲家庭学生健康成长的原因,整合各方教育资源,探索教育单亲家庭学生的有效途径,达到转变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