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正确识记现代汉语字词读音已成为了大小考试中必考内容。对于读音一贯有误的学生来说,如何在短期内实行“抱佛脚”之策,全面突破此项能力,实在是考好语文首题,保持良好心境的当务之急。一般说来,考前辅导资料在介绍此项内容时往往会罗列多方法指导少、死记硬背多灵活记忆少。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体会,从实用角度出发,介绍一些极有价值的“抱佛脚”之策。
方法一:巧妙分类,便于记忆
我们都知道,汉字的发音与字形有密切的关系。其实汉字的发音也常常与语义有着密切的联系,除了我们常提及的从汉字构造法角度去辨析读音以外,从语义的分类角度去区分读音有着较为实用的意义。这里所说的语义并不局限于查阅字典的完整语义区别,而是指在字典提供语义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便于记忆的“再创造”,以达到记忆效能上的生动简单,便于记忆,力争做到“过目不忘”。
例1:“帖”字。“帖”有三种读音:tie、tie、tie,其记忆方法可分类为:
①当它表示“服从、谦和、稳当平和”的意思时,此类语义一般指人的心境平和、气顺的感觉。故其平读为“tie”,发音平和“一”。如:服帖、妥帖、熨帖等。
②当它表示小纸片、小卡片、中药f通常纸袋包装)量词时,此类语义一般指物的柔软、易折特质,故其发音也具软柔波折性,音形相同,呈弯曲状,故可读为“tie”。发音抑顿强,为上声。如:请帖、庚帖、一帖药等。
③当表示范本、模本,成为一种含义上“很过硬”的语音时,此类意义呈“过硬”内涵,故其读音也具硬朗特质,以爆破性为特征,为“tie”,为去声。如字帖、碑帖、画帖等。
例2:“塞”字。“塞”字有三种读音:sai、sai、se,其记忆方法可分类为:
①当表示小的、单一的“封堵”意义层面时,其语意有简单、轻易之特质,故其发音可理解为较轻和的平声读音,读“sai”,以平声“一”表示。如:塞子、开水瓶塞、塞住老鼠洞等(注意“塞车”视为此类)。
②当表示非单一性的“封堵”之意时,往往有多种原因导致之意,此类语意有着较重的描述功能,其语意比①项复杂,故发音较重,读“se,以去声表示。如:阻塞、敷衍塞责、闭耳塞听等。
③当表示准确的实地名词性质时,也是最易记忆的“sai”音。如边塞、塞北等。
例3:“间”字。“间”字有两种读音:jian、jian,其记忆方法可分类为:
①当表示最常用的有计量性质语意,含义里有从时间、空间里去表现之意时,读“jian'’,用符号平声“一”表示。如:区间、之间、间架、间不容发、字里行间等。
②当表示不连贯、中断性之意,侧重于显示被表达内容在时间、空间上的停顿状态时,读“jien”,如刹车停顿,用符号去声表示。如:间谍、离间、反间计、间断、间杂、间隙、间隔等。
暂举此三例,此类方法在语义的基础上进行了便于记忆的“再创造”加工,在学习多音字区别时非常有效,如果老师在教学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分门别类点字到人,再相互协作,放飞想象的翅膀,相信几天内即可突破此项知识点。
方法二:发散思维,联想记忆
语言具有约定俗成的特质,很多特殊的发音中找不到一定的规律来记忆,所以临考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特有的生活经历和阅历,有意识地运用想象,发散思维,以一种“不合逻辑”的推导方式,把平时按常规没有关系的事物意义“强行”联系起来,从易于记忆的角度去集中识记一些常见的非规律性发音,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说来,此类方法包括:
1.谐音近义联想法:此类方法是将欲识记的某个字音联想成与之在某个方面意义有一定联系的另一个字音,以求达到迅速识别和记忆的目的。如:
(1)“垂涎三尺”的“涎”字不念“van”而念“x1an”。因为“涎”即口水,谐音联想为:口水流下来是“咸”的。故记忆为“xian”。
(2)“恸哭”的“恸”字念“tong”不念“tong”,因为语义类似“痛哭”,谐音记忆为“恸哭”“痛哭”皆读“tong”ku。
(3)“狡黠”的“黠”不念“jie”而念“xia”,语义为“狡诈”,“狡诈”之中当然包括了“狡猾”,故可记忆为与“猾”的猾字韵母相同读音的“xia”,自然可以否定读“jie”,此类变通式记忆亦可免去死记之苦。
2.语意畅想法:此类方法是将欲识记的某个字音联想成与之在逻辑意义上无联系却对识记有绝对帮助的另一个相似字音,虽然表面看来“没道理”,但在实际运用中非常有帮助,尤其是在临考强记应急时更可体现出非同一般的作用。如:
(1)“翁媪”的“媪”字不念“wen”而念“ao”,其意为“老妇人”。可畅想为:封建社会里女人一辈子过来不容易,是熬过来的,故念“ao”。
(2)“呱呱坠地”的“呱”念“gu”不念“gua”,其意为婴儿出生,婴儿出来常常是一人来到世上,故有“孤自一生来尘世”之意,与“孤”音近,可畅想记忆为“呱”“孤”皆念“gu”。
(3)“聒噪”的“聒”不念“kuo”而念“guo”,其意为“嘈杂声令人厌烦”。可畅想记忆为:“锅铲与锅底的摩擦声令人厌烦”,故可记忆为“聒”“锅”皆念“guo”。
3.反形声归理法:汉字发展过程中,有些特殊的字不是依据形声规律产生的,为此,在进行专项练习时,有意地将其特别理出,进行反形声的归类梳理,即使一时想不起读音。应考时对选项的确认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以上方法,所举之例多以读音为主,其实在错别字字形的辨认之中同样有可借鉴之处。如“寒暄”的“暄”为“日”字旁,可畅想为“白天才有可能与人寒暄”:“精神焕发”意为斗志上扬,可畅想其“焕”为“加热满面红光”,其“焕”为“火”字旁。非“水泄气漏”的“涣”(士气涣散)等等。笔者所带的普通班。小用此法不过十日,浩如烟海此类考题过关率已突破了90%。不仅如此。即使是在其他学科的记忆内容中,巧妙运用谐音、语意的“不合逻辑”式记忆。灵活运用、举一反三,对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识记效率、培养发散思维、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普通学生照样可以做到“过目不忘”,方法好,巧用“临时抱佛脚”,不妨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