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际整合机制有效推动校本教研发展

2011-12-29 00:00:00高静
基础教育参考 2011年5期


  校本教研的开展是基于学校自身的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的,农村地区的学校受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在实施校本教研中往往缺乏持续的动力。为保证校本教研有效实施,推动校本教研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研究和发展,甘肃省景泰县漫水滩学区充分发挥学区管理职能作用,凝聚各校力量,集中各校智慧,建立校本教研校际整合机制,构建“学区—片—学校”三级校本教研网络体系,打造校本教研合作共同体,大力推广实施本学区独具特色的“七课一反思”和“整体优化—分工编写—求同存异—课后反思”十六字集体备课等校本教研方针。
  1.校本教研校际整合的必要性
  当前,农村小学面临学生生源锐减、教师队伍流动加剧、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滑坡等诸多问题,受这些不利条件的制约,开展校本教研往往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而建立校际整合校本教研体制,是应对校本教研开展难这一趋势的必然选择。
  作为同一区域的农村学校来说,各所学校的办学风格及教育教学质量较为相近,校长、教师等人际关系较为熟悉,学生语言和生活习惯大体相同,这些都为校本教研校际整合提供了良好条件。通过校际整合,着力打造校际整合后各学校间的协同作战能力,发挥校本教研共同体的作用,共享资源,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2.校本教研校际整合的功能
  漫水滩学区辖区8所小学,按学校相邻、就近方便的原则分为南、北两片。南片以中心小学为核心,辖北崖、红山、新井、西井4所小学;北片辖杨柳、双树、东坝等3所小学。中心小学校长、杨柳小学校长兼任片组组长。联校成片、以片组为单位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达到资源共享、校校互动、共同进步的目标。
  在“学区—片—学校” 三级校本教研网络体系中,学区担当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的角色LUPSRDP6N8AsARNfgwwUXIMPW7ZXPBBow0kYA+n+WQw=,“七课一反思”和“十六字”集体备课校本教研就由学区负责实施。片教研组按照学区的要求负责实施本片组的校本教研,并在具体的实施中加强校际联动作用,借校际合作的机会积极挖掘校区内人才资源,将全乡小学骨干教师整合成专业引领团队,让骨干教师发挥专业引领重任。学区县级骨干教师按专长调配到各片组,有效解决了农村小学缺乏名师进行专业引领的问题。
  此外,漫水滩学区还创办了《教苑论谈报》校本教研专刊,集中刊登集体备课的成果,刊登教师学习心得、教学反思等,引领教师共同学习理论,提升教育教学理念,明确人才培养方向。
  建立校本教研校际整合机制,通过整合后的“集团活动”增进了教师的互动交流,使他们开阔了思维世界,提升了思想水平,推进了校本教研的有效发展。在片内活动的基础上,选拔优秀者参加学区组织的各项校本教研活动,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实现了课程改革与教研发展双结合的目标,形成了民主、高效、开放的教研机制,引领教师在互动中学习,在互动中研究,在互动中实践,在互动中成长。
  建立校本教研校际整合机制,集中并且均衡了教育资源。校本教研共同体的打造使教师彼此支持,共享经验,共同成长。学校和教师在相互的经验交流和经验分享过程中,形成对校本教研的价值与意义的共同感悟和认识,有力地推动了“七课一反思”校本教研的实施。
  作者单位 甘肃省景泰县漫水滩双树小学
  (责任编辑 刘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