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音乐课的有效性评价

2011-12-29 00:00:00江华
基础教育参考 2011年5期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是为了学,学是为了教。综合教学实践我体会到,无论是课程改革或是学习评价,都要求教师建立符合新课程标准及素质教育理念的学习评价理念,让音乐评价伴随学生快乐成长。如何在音乐课堂上巧用教学评价?
  在前些天教唱三年级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导课时,我对学生说:“大自然里有各种美妙的声音,同学们能来模仿一下吗?”为了激励学生,我又说:“有这么多同学想回答,同学们的积极性可真高。”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面面相觑。接下来,学生分别模仿了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冰雪融化后小溪流淌的声音和小雨沙沙的声音。我听了学生的回答后称赞道:“真棒。”但是学生听到后一脸漠然,于是我又赞到:“太好了,真不错。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但还是效果甚微。
  为了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唱时即使对歌曲的节奏、旋律把握得不够准确或出现稍微跑调、没有投入情感的现象,我还是会鼓励学生“唱得非常棒。”整节课上表扬不断,使得部分学生疑惑,部分学生“得意洋洋”,造成课堂评价语言模糊空泛,流于表面、笼统的夸奖过于形式化,而学生具体好在哪里却没有点出。《课标》中所提倡的激励的评价功能并不是有错不改,而是以实事求是、科学的原则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客观、准确、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如运用不当,学生在泛滥的表扬和此起彼伏的掌声中会渐渐褪去原有的兴奋与热情,只剩下更多疑惑与迷茫。同时,随意的表扬会对学生产生错误的价值导向,使他们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与深刻的反思,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吸取经验教训,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及时改变了评价方法。在学生熟悉《蜗牛与黄鹂鸟》的歌词及听录音范唱之后,我让学生进行齐唱。齐唱后我已经听出其中有一句唱错了,但我并未马上指出错误,而是亲切地说:“老师很想唱一唱,但有一句跟你们唱的节奏不一样,哪一只灵敏的耳朵能听出来,就把小手举起来,好吗?”我声情并茂地唱起来。范唱时,我发现学生都在聚精会神地听,大多数同学举起小手找出自己唱错的那一句,并听唱了一遍就纠正过来。我反问孩子们:“为什么能听出别人唱错,而自己却唱不对呢?”从学生的表情看出他们开始做自我反思。我趁热打铁激励他们:“你们想不想得满分?”学生满怀信心地回答:“想。”在孩子们动情地演唱后,我激动地竖起大拇指称赞道:“恭喜你们满分。”“太棒了。”孩子们不由自主地喊了起来。当我发现学生在演唱中有不对之处时并没有急着以“不对”、“不好”评价学生,而是沉着冷静,换一种方式来解决。“老师也想唱一唱……哪一只灵敏的耳朵能听出来……”一句话把学生引向自我评价,改变了教师是评价权威的现象,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评,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培养学生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激励和评价的有效价值。
  德国教育家底斯多惠有这样一句名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能使学生情绪兴奋,思维活跃,教学效果突出,知识掌握牢固。如何巧用教学评价?我认为教学中应以正面、积极的评价为标准,以学生的良好发展为定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作者单位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长城路小学
  (责任编辑 刘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