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广东省广州市真光中学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校与时俱进,传承 “行”的文化,培养师生美好德行;弘扬 “爱”的文化,形成师生美好情感;提升“创造建设”文化,培养师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营造“级社”文化,促进师生优良习惯养成。真光中学特殊的文化氛围和特有的文化积淀以及特别的文化素养,形成了“真光”的理念体系和特色品牌。
[关键词] “行”的文化;“爱”的文化;“创造建设”文化;“级社”文化;理念
[中图分类号] G47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 1672-1128(2011)09-0046-04
一、求真创新,切问近思
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文化能凝聚人心,品牌能成就人生,品牌的98%是文化,文化管理是最高层次的管理。真光百年老校,历史悠久,其历史文化是一代代真光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要育出真光人的特点,要有真光人的修养,要有真光文化人的素养。这是真光教育的寻根工程,也是真光教育科学发展的工程。
二、感恩历史,文化传承
在广东省广州市真光中学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校与时俱进,传承 “行”的文化,培养师生美好德行;弘扬 “爱”的文化,形成师生美好情感;提升“创造建设”文化,培养师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营造“级社”文化,促进师生优良习惯养成。
1.传承真光“行”的文化
在真光138年的发展进程中,一句箴言让真光人始终铭记于心,那就是校祖那夏里所说的“行胜于言,言而不行,不若不言。”这里的“行”,是行动,更是品行、德行。德为先,勤为径。真光发展的历史是“以德树人”的历史。真光教育精神强调“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每个真光人都努力成为“乃世之光”, 以教育影响生活,以生活影响生命。新时期“行”的文化赋予新的内涵是“实干”。
2.弘扬真光“爱”的文化
在真光教育发展的历史征程中,一根主线始终贯穿其中,那就是“爱”——“真光之爱”。1872年,校祖那夏理女士远渡重洋,用爱心筑起了一座教育的殿堂——真光书院。华人第一任校长罗刘心慈提出了至理名言:“真光就是爱,爱就是真光。”现代真光人与时俱进,对传统的“爱”字有了更为深的理解,确定了“爱国、爱校、自爱”为德育的核心理念,开展四J、五大道德底线、六大节日活动,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爱的教育网络体系。四J,即敬能养德、静能生慧、净能健康、竞能发展。五大道德底线,即一是以“爱自己的母亲”为主题,立足爱的底线;二是开展“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实践活动,守住做人底线;三是抓紧、抓实纪律、卫生、早读、午休、晚自修等一日常规工作,夯实行为规范的底线;四是重点关注早恋、偷盗、安全等问题,严守生理、心理健康底线;五是开展“荣誉、信仰、精神”教育激励活动,确立精神底线。六大节日,即环保节(3月)、读书节(4月)、科技节(5月)、体育节(10月)、英语节(11月)、艺术节(12月)。
3.提升真光“创造”文化
上个世纪30年代,何荫棠校长提出了“创造建设精神”。为了实现这一精神,他又提出了“四H教育”,即有爱心、会思考、勤实践、强体魄。“四H”教育,注重美好的道德与心灵(heart)、知识传授(head)、实践行动(hand)和强健体魄(health),认为这是当今时代的必须。他开创了真光“创造”文化的先河,成为真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切实打造“创造”文化,现代真光人实现了以国家课程校本化为中心的校本教研与新课程改革有机结合,提出了每年课改的四字口号:2004年——积极、稳妥;2005年——务实、求真;2006年——求真、求效;2007年——求效、互动;2008年——互动、示范;2009年——示范、辐射;2010年——辐射、反思;2011年——反思、整合;2012年——整合、推广,形成了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化的特色,打造出德育、科技创新、英语教学、足球等特色项目。真光的学生社团更是发展了创造文化的真谛,现有注册的社团50个,活动丰富多彩,大体分为学科类、社科类、艺术类和体育类四大类型。
4.打造真光“级社”文化
真光“级社”文化历史悠久,1872年创校时已有级社制度。它的构架是同一年级组成级社,级社的名称通常于中学一年级便成立,并以毕业的年份冠在社名之前。级社把同一年级的同学团结、联系起来,校内的比赛活动多以级社为单位,同学们为本级社争取荣誉,表现出合作精神;即使离校了,因有共同生活的甜蜜回忆,无价的友谊便因此孕育,在毕业后仍能保持联络。
真光级社的历史,其实就是真光精神培育、成长、发扬的历史。在级社形式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正是创造建设、力求完善、克己牺牲、爱群服务的真光校风与真光人的精神。一代代真光儿女不但延续级社这一组织形式,还不断弘扬级社这个名称所代表的真光精神的深刻内涵。
5.推动真光“时代”文化
真光发展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也注重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使学生与祖国、民族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这样,学生的发展才能更加全面,也更能使他们与社会接轨,与世界接轨。
我们吸取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大型团体操的想法,在当年校运会开幕式上让全校上千人排演出真光特色团体操,还取材奥运中华文明的历史长卷,设计出融合130多年校史的真光长卷。2009年是国庆60周年,当时举行盛大的阅兵和群众花车巡游,我们随即在校运会中结合起来,让每个班自己动手制作各式各样的花车,同时也组成风格各异的巡游队伍进行展示。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亚运圣火传递之际,我们也在校运会开幕式上自己设计和制作能够点燃的火炬,由各年级的优秀教师和学生代表进行火炬传递,并特别请毕业于剑桥大学的校友张家辉点燃主火炬台,尽显真光的创意与风采。在上海世博会举办年,我校英语节借鉴了世博的各国展馆理念,让每个班自己设计并布置一个国家馆,从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到大洋洲都有代表国家。各班除了利用墙报、海报、电脑平台等全方位介绍该国的风情民俗,还专门有代表该国形象的人物COSPLAY展示。为了贴近世博会,我们专门为每个展馆设计了特色的印章,也为所有参加活动的师生和校友准备了专门设计的护照,该活动还接受了广州电视台、《信息时报》、《羊城晚报》、《中学生报》、《广州青年报》等多家媒体的报道。
三、理念先进,文化创新
真光特殊的文化氛围和特有的文化积淀以及特别的文化素养,形成了真光的特色品牌。
1.与时俱进,创新理念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尔乃世之光”的校训一直铭记在真光人的心中,并不断发扬光大。为了实现真光人再创辉煌的愿望,真光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从2003年起召开了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座谈会、恳谈会和献计献策会,动员全校师生员工和离退休教师开展以教育理念、学校发展为主题的学习讨论活动,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统一思想,形成了共识,确立了“以人为本,求真创新”的办学理念。
2.理念引领,体系科学
真光把办学理念渗透到学校的各个领域,内化为各系列的二级理念:根据 “求真”二字,追溯百余年的办校历程,凝炼出一个沉甸甸的“爱”字,确定德育理念“爱国、爱校、自爱”;根据“创新”二字,确定教学理念“切问近思 、主体发展”;根据“人本”二字,确定管理理念“科学化、 数字化、人性化”。
落实理念的教育教学工作策略:一是形成统一的理念“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认真做,认真的事情创造做”;二是每学期举行一次说教材活动、每周举行一节课题汇报课并做到“一课三评”,形成了“教学案合一”的教学模式。我们激励教师追求“德为先、业为重、容为大、和为贵、勤为尚、慎为敏、诚为恒、勇为新、爱为基、人为本”;坚持“一个方向、两个重点、三种风气、四高素质、五自意识、六种精神”的方针,加大教师全员培训的力度,努力建设一支整体素质高、能适应本世纪教育现代化需求的教师队伍。“一个方向”,即把握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实施新课程标准;“两个重点”,即抓师德、师能建设,使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品位思想修养,较高的业务能力,娴熟的教学技巧和现代教学手段运用能力,以及对学生发展性评价能力;“三种风气”,即学习之风,团结之风,实干之风;“四高素质”,即高品位、高学历、高能力、高成效;“五自意识”,即自律、自信、自尊、自强、自创,以高尚的师德风范律己,有强烈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进取心,形成自己独创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和风格,成为一代名师;“六种精神”,即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共同进步的协作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这六种精神从思想素质、道德修养、教育观念、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师生关系等方面对教师的师德提出了全新的标准。
现在,有一批教师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他们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案例在省内外推广,并在近几年各项竞赛活动中获国家级学术奖励57项,省级学术奖励44项,市级学术奖励 196项,在全国、省级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
四、文化引领,硕果累累
我们坚持“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用文化的方式发展有生命的教育”。文化可以塑造人,可以造就优秀品质的人。只有文化建设好了,学生素质提高了,学习成绩才能水到渠成。
我校近几年先后荣获全国创新大赛一等奖、英特尔英才奖、丘成桐中学数学奖、全国少年儿童英语风采展示活动总决赛英语口语高中组特金奖、全国蒲公英青少年优秀艺术新人大奖赛二金一银奖、香港国际少儿文化艺术节一等奖、广州市市长杯2008年和2010年足球联赛冠军等全国、省、市级奖励1500余项。
学校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连续12年荣获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评价一等奖;近年有一批学生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全国顶尖级名校及世界名校——日本东京大学、英国剑桥大学、英国伦敦皇家帝国理工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这在广州市区属学校中是罕见的;学校4次进入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十强行列,2005年位居全市第10名,2008年位居全市第9名,2009年位居全市第8名,2010年位居全市第6名,位居老城六区省属、市属和区属学校的第二名;2009年、2010年高考普通本科上线人数分别超广州市本科期望值217人和225人,超广州市本科期望值均位,居广州市第一。
去年的高考成绩揭晓,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发来贺信:“万祥校长,真光中学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感到光荣与高兴。这充分体现了您和历届校长与师生们努力的结果,同时也体现了我市教育水平整体进步的结果。衷心祝愿真光中学越办越好,衷心祝愿我市教育工作更上新水平。”广州市教育局局长华同旭、区委书记周亚伟、主管副区长江东等领导也分别给真光发来贺信。
清华大学寄来的喜报:真光考入清华的优秀学生李瀛龙、杨韵两位同学分别获得清华大学国家奖学金和励志奖学金。清华大学热切希望在新的征程中,与真光继续加强合作,共同进步,为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做出贡献。
五、示范辐射,文化提升
真光荣获首批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这是全市区属高中唯一的一所学校,是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近几年真光向荔湾、南沙区输送了2名教育局局长、教育局副局长,向荔湾区输送了5名正校长、书记、1名副校长、1名主任、1名市教研室的研究员、4名区教研室的研究员、1名区政府办的优秀干部。荀万祥校长经常被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派到杭州、北京、佛山、阳春等省内外讲学,介绍真光的教育教学经验,也经常接收全国各地挂职校长、省内外骨干校长、骨干教师来校交流学习。真光教育经验在全省推广。真光校长工作室一直坚持“理论指导、实践领先、主题提炼、共同提高、同伴互助”的工作方针,办好真光,辐射全省,走向全国,迈向世界。
在扶助薄弱校方面,我校近几年支持广西隆林新州中学40多万元修建教学大楼,并用真光的教育教学理念克隆了一所真光中学。我们派领导、中层、骨干教师到东漖中学任职、任教,同时派外籍教师、优秀教师不定期为其上示范课,每学期同他们一起进行多次教育教学工作研讨交流;与丛化良口中学结成帮扶对口学校,定期选派不同学科的优秀教师送课下乡,多次开展同课异构活动。
2010年11月29日,真光中学成功举办了全国高中有效课堂教学研讨会暨课改名校语、数、英“同课异构”专场展示活动。参加的学校有山东省实验中学、江苏省启东中学、山东省乐昌二中、广州市真光中学。真光参赛的李宗蔚、王俊杰、董秀颖3位教师受到专家、同行的好评。
2010年12月7日,真光中学成功举办了来自美国15所知名大学的官员和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戴爱丽副领事来校指导交流,使师生开阔了视野,使美国大学的教授认识了真光,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基础教育,我校成为中美高中生交流基地,还与英国依普斯维旗学校共同开设“领导者计划”校本课程。
真光成为了广州市教育发展的象征。今年两会期间,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在北京回答记者问:“我们都觉得广州市变化很大,但在你心目中,感觉最欣喜的是哪方面?”张书记回答时特别强调说:“2008年我回到母校真光中学,发现变化真是翻天覆地,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连我自己都不认得了。随之而来的是学校的升学率大大提高。”这是对真光最大的鼓励,也是对真光特色最精当的概括。
参考文献
[1]刘心慈.真光光荣间史[M].香港:香港印行,1972年.
[2]梁家麟.菁莪乐育我真光——真光创校130周年校史[M].2003年
[3]夏泉,孟育东.试论教会教育家那夏理与真光书院[J].暨南学报,2006年第3期
[4]杨福家.杨福家教授趣谈名校校训[J].学校品牌,2009年第5期
作者单位 广州市真光中学
(责任编辑 刘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