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学校精细化管理中的“六个坚持”

2011-12-29 00:00:00黄立俊
基础教育参考 2011年5期


  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在“细节铸造品质”、“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成就大事”等理念引领下,学校的管理也应逐步走向精细化,用精细化管理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和办学水平。在此,我浅谈一些对学校精细化管理内涵的思考和认识。
  
   一、精细化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
  
  校长是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核心人物,坚持以人为本,校长应有良好的处世态度:对领导,敬上而不唯上;对社会,圆通而不圆滑;对下属,信赖而不依赖;对自己,稳固而不顽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要求校长要充分了解教师的职业特点、劳动特色以及教师的心理。学校的领导者应该全面、深入地了解教师的劳动特点,了解教师角色的心理特征,关心教师的疾苦,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努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想尽办法改善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使教师们能心情舒畅,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到教学中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上下同欲者胜。”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养成民主作风,虚心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要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即在实行校长负责制时要建立校务会及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学校的重大决策,特别是那些与教职工切身利益相联系的重要问题,一定要广泛听取广大教职工的意见。
  
  二、精细化管理要坚持“点线贯通”
  
  实施精细化管理,首先要使精细化的工作方式由学校管理理念逐渐转变为师生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把追求工作的精致、精彩、精品,作为学校特有的管理文化。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中,确保每一个步骤精心安排,每一个环节精细落实,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应“在细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下功夫”,将管理目标具体化、明朗化,让人人懂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通过落实管理责任,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担心。力求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精”,既要“点”到位,又要持之以恒、点线贯通,让精细、严谨、细腻的品质贯穿于每一个细节之中,直至成为每个个体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品质素养,融入并形成高品位的学校文化。
  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效。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境界,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这需要每一位管理者自觉提高管理素养,不断增强管理效能,以管理的精细化,实现学校持续、和谐、健康、全面发展。
  
  三、精细化管理要坚持“细而有度”
  
   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实施精细化管理是保证学校管理高效、健康、和谐运转的有力保障。但精细化管理也必须做到“细中求精,细而有度,刚柔相济”,不是事无巨细。
  管理是一门艺术,理应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管,有所不管。管理的精细化就是要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要从大事着眼小事入手:一是从目标抓起,细化目标,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建立一个“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队;二是从组织上抓起,组织是学校管理的基础,通过健全组织,实行岗位责任制,做到分工明确,使各项工作和活动之间和谐同步;三是从制度上抓起,学校规章制度是精细化管理的前提,便于把事情做到公平、合理;四是从问题抓起,随时研究,及时解决;五是从质量上抓起,在实际工作中形成一种质量观念,而且把质量观贯穿整个学校工作的始终。
  
  四、精细化管理要坚持“诊断改进”
  
  从传统管理走向精细管理,关键是寻找到管理行为的切入口,积极开展对管理现状的诊断和改进。对管理者而言,诊断包括3个层面。
  自我诊断。管理者对自己分管工作现状的自我评价和反思,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认识,收集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帮助自己对分管工作现状作出客观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寻找有效对策,不断改进分管工作。
  他人诊断。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地主动了解并吸取来自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代表对学校管理现状中反映的种种问题以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全面收集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并开展有效诊断,然后通过行政会议研究出台相关文件或举措,对管理现状进行有效改进。
  专家诊断。学校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层面的改革实践中,有目的、有计划地邀请相关教育教学专家来校指导。专家对学校的现实与未来进行全面深刻的评估和预测,发现问题,提供对策,改进现状,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指名方向。
  通过对学校管理现状的有效诊断,为下一步的管理改进提供了依据和思路。有效的诊断与改进,将不断提升学校的管理质量、管理效能和管理品质,从而可以打开精致管理的大门,步入了精致管理的美好境界。
  
  五、精细化管理要坚持“纵横协调”
  
  精细管理的坐标中应该包含“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纵向维度四环节:精细策划、精细执行、精细控制、精细评价。横向维度是指在上述的每个环节当中,根据不同的目标任务分解成的多个管理项目或要素,这些项目或要素随目标任务属性的不同而不同。精细管理的“纵横协调”特征主要表现在“纵向见底”和“横向见点”两个方面。纵向见底是指在实施精细管理过程中必须全程体现上述四个精细的环节,每个环节的疏忽都会造成整体管理效能的下降。横向见点是指在实施细致管理纵向的每一个环节(策划、执行、控制、评价)中,都要考虑到每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管理项目或要素,并将这些管理项目或要素通过优化整合落到实处。
  
  六、精细化管理要坚持“品质提升”
  
  管理的精细化要坚持“品质提升”,是指学校的管理由“精细管理”提升到“精致管理”。精致管理是一种以文化为特征的管理模式,是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周到细致、精雕细刻的管理,是既注重细节、过程,又重视结果、效益的管理,是质量与效益同步提高的管理。
  从联系上看,精细管理是精致管理的前提,没有精细就无所谓精致;反之,精致是精细的提升,精细表现为一种处事态度,精致则上升为一种处事品质。“品质”指人在自觉的意识或实践过程中为有效达成预期目标而表现出的与之相匹配的思想或行为的方式和水平,它包括思想品质、道德品质、行为品质、学习品质、思维品质、创新品质、个性品质等,品质几乎渗透到人的意识领域和实践领域的各个方面,它们是构成一个人素质的核心要素。
  学校管理的对象核心是“人”,对人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对人精神的引领和品质的提升,这也就是精致管理的目标。这里的“精神”是指人对外界事物的根本看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情感、意志等体验,它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文化、价值观念、校训校风等,它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以在学校管理中,应该逐步将学校“精细管理”提升到学校“精致管理”的境界当中加以运作,以提升学校的管理品质,更好地促进人的优质发展、全面发展。使教师“有开放的视野,有深厚的底蕴,有创新的意识,有超越的气魄”,使学生“有高远的志向,有智慧的头脑,有灵巧的双手,有高雅的谈吐”。
  作者单位 湖北省武汉市吴家山中学
  (责任编辑 甘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