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管理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011-12-29 00:00:00李敏皓
基础教育参考 2011年5期


  教育的发展,是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环境三者互动发展的过程。在这三者互动发展的过程中,教育者的发展,具有主导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在学校的管理实践中,教师的发展决定着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决定着学校的教学研究、科学研究的水平和质量,从而就决定着学校办学的师资水平、教育教学水平、教育质量等软环境。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和行为规范的养成、认知能力与知识水平的发展,也是由教师的工作水平和质量而决定的。因此,如何推动教师队伍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管理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本文试从学校文化管理的角度,对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和方法作一些探讨。
  
  一、学校开展文化管理的意义
  
  教育工作的特点是教师通过智力开发而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其智力开发的水平和深度,决定着教育教学工作的水平与质量。教师工作是智力开发的过程,决定了教师的工作是抽象性质的工作。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智力开发的广度和深度,是无法用制度、规定来作出约束和规范的,只能取决于教师自身的专业精神、专业能力和水平。
  学校的文化管理,其基本的策略是通过加强对教师的价值观、工作责任感进行引导和培养,让教师在思想上产生出内在的驱动力,推动教师在专业精神、专业态度、专业能力等方面的自我追求和发展,为教师队伍的建设,为学校的发展,注入精神动力。
  文化是一个广泛使用的常用名词,它有着多种不同的定义和解释。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说,文化,就是能够对人的价值观、行为动机等,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和影响作用的知识、信息和环境。学校文化,就是学校内部通过制度、管理行为、舆论、信息、环境等各种因素,对教师的价值观、工作动机进行引导和影响,使教师在思想上主动地追求专业化发展、追求教育质量提升的内在驱动力,从而形成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的文化驱动力。
  
  二、以发展目标作引领
  
  教师和其他行业的社会人员一样,都在渴望和追求自己的幸福。教师也和其他人一样,幸福来源于物质生活、感情生活,也来源于职业。教师都接受过高等教育,他们在事业上有追求,事业的成就感和职业的荣誉感,是教师精神幸福的重要体现,是教师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的职业幸福,来源于教师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而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却又是来源于教师自身的工作水平提升和工作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努力地投身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自我发展的过程,也是学校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追求事业的成就感和荣誉感,追求职业幸福的重要途径。
  学校文化管理中的目标引领工作策略,就是把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相统一,使学校发展与教师专业化发展,互相推动,互相促进,使学校发展的目标引领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目标、发展规划等管理文件,应该充分地把学校发展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统一起来。用学校的发展目标,引领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引领着教师对职业幸福的追求和实践。
  
  三、以管理措施作推动
  
  学校的各项工作,都是在学校的管理措施推动下开展的。在学校文化管理的策略中,学校的各项管理措施,要在高质量地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大力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现代教育管理中,学校文化的主旋律是公正、民主、科学、和谐。在学校的文化中,学校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制度,是学校文化的风向标。学校文化如果缺失了公正的成份,那么民主、科学、和谐就没有基础。因此,学校的文化管理中,要把领导干部的管理文化建设作为基础性建设。
  学校的管理干部选拔机制,要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选出群众信任的、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成为管理干部。通过这种选拔机制,使得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表现出色、成效显著的优秀教师,有机会走上学校管理岗位。这既是形成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过程,也是通过人才选拔机制形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激励机制的过程。
  学校的师德建设,可以通过大力深化以“爱”和“责任”为核心的职业道德引导和教育。充分地唤发出教师内心对教育事业、对学生、对学校的热爱,明确教师对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和引导责任,明确教育事业对社会发展、民族富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在教师内心激发出强烈的事业心和上进心。
  学校的教师继续教育,可以建立“自我学习为基础,外出进修作激励”的机制。在日常的业务学习和培训中,大力鼓励和推动教师开展自我学习,积极倡导导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对于自我学习成效显著的教师可优先选派到国内外进修学习。使外出的考察、进修、培训成为进行教师自我学习的激励措施,既大力地推动教师的自我学习,也使教师的自我学习与外出进修有机结合而收到实效。
  学校的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工作,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也是教师在工作实践中追求专业化发展的宽阔平台。学校可以对教学研究、教育科研工作给予时间、场地、经费等多方面的支持和鼓励,既形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力导向,也让广大教师通过专业化发展而分享学校发展的成果。
  
  四、以评价机制作激励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和考核,不能只重成果不重过程。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和考核内容中,既要充分地对教师的工作成果进行评价和考核,也要把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成效进行评价和考核。使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和考核机制,同时也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激励机制。
  教师的评价与考核内容,主要涵盖德、能、勤、绩四个方面。
  德,既包括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职业道德表现,也应该包括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专业态度、科学精神的表现。如果一个教师不愿意参加业务学习和教研科研,那么就是缺乏进取心,就算不上是真正的优秀教师。
  能,是教师的业务水平与能力。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水平与能力,也要系统地、持续地追求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只有积极地投身于专业化发展,才能系统地、持续地提高自身的能力与水平。因此,要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情况纳入到“能”的评价与考核。
  勤,既表现为勤奋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也应该要表现为勤奋地参与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这才是有效的勤奋,这才是完整意义的勤奋。因此,应该要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情况纳入到“勤”的评价与考核。
  绩,既包含教师教育教学的成果,也包括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教研、科研成果。这才是完整的业绩的表现。
  因此,学校对教师的德能勤绩的评价与考核,既是对教师工作情况的评价与考核,也是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情况的证明价与考核。学校应该充分地运用评价、考核、激励的机制,在职称聘任、评优评先等工作中,大力推动与激励参与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工作中。
  作者单位 广东省佛山市荣山中学
  (责任编辑 甘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