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竞争 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2011-12-29 00:00:00张天若
基础教育参考 2011年7期


  几年来,江苏省扬州市的基础教育经历了由对“高考质量探索”到实现“高考质量提升”的艰辛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主要针对社会对教育的评价;现在,扬州教育又从“树立全面质量观”起步,直面教育本身的内部发展规律,探寻实现质量全面提升的方法和途径,不断获得更科学、更有效、全面提升质量的方法和途径,即有序竞争,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一、要建立科学有序的竞争机制
  
  学校要开展各种各样的工作,就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特别是关键岗位人选的确定,往往大费周章。究竟采取怎样的方法确定人选?校长们经常采取的是两种方法,一种是凭经验确定人选,另一种是建立竞争机制确定人选。很显然,“伯乐相马”虽好,但“相马”远不如“赛马”。通过竞争机制所选拔出来的人才往往更能得到教师的认可,更容易在教师群体中形成积极进取的氛围。
  【案例1.1】
  为优化学校管理,许多学校改变了管理模式,最常见的是由校级领导负责管理某一个年级,再分别配备教务主任、政教主任。最初,学校的管理有了较大的起色。但是,运行一段时间后,教师被分为若干群体,各自为战;中层处室功能削弱;不论学校高考取得什么成绩,仍听到很多负面的消息……
  【案例1.2】
  为加强绩效考核,某中学实行了末位淘汰制。结果发现教师不顾整体效果,拼命争抢学生时间,教师之间相互封锁,教研活动形同虚设,青年教师成长缓慢。
  【案例分析】
  一所没有引入竞争机制的学校,往往像一潭死水,学校缺乏凝聚力,发展迟缓。一旦学校实行管理体制改革,引入了科学的竞争机制,就能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就能稳步提高,一批教师迅速成长。但是,如果竞争不合理或者竞争过度,就会使学校的人际关系紧张,竞争恶化,不利于学校的发展。
  学校必须建立科学有序的竞争机制。科学有序的竞争机制必须是有利于学校整体发展的机制,教师之间展开竞争的目的是为了学校整体的发展,不应采取恶劣手段相互打击,这样才能使工作实现高水平提升;科学有序的竞争机制必须是有利于教师个体发展的机制,教师之间的竞争应是体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通过各类活动,使做得好的教师的经验能够快速被推广,做得差的教师能够通过学习紧追不放,从而实现共同提高;科学有序的竞争机制必须是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竞争要以实现师生可持续发展为主旨。
  建立科学有序竞争机制的关键是让竞争有序,让内耗阻力变为前进动力。我校曾创设了一种管理模式——立体化管理模式。具体做法是:在高一和高二两个年级,改变了原来分管校长领导、年级主任负责、年级组长执行的单一年级管理模式,创立纵向分区管理、横向年级管理与纵深学科管理相融合的立体化管理模式,巧妙引入良性竞争机制,创设多层面交叉考核的机制。在本学年进行的多次考核中,各区得分非常接近,多次出现了并列名次;在校内各项常规检查中,实行分区管理的高一、高二年级总体情况位居全校前列。实践证明,立体化管理模式有效预防了惰FE6+omDFsWc6C4rSoPzh3g==性,避免了趋中心理,在团结的基础上实现了竞争,在协作的前提下实现了高效,变内耗阻力为发展动力。结合所配套的分配制度改革,大大激发了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要实现和谐共进的师生发展
  
  竞争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良性竞争会促进事业健康发展。但是,当教育过多引入竞争后,会造成教师生存压力变大,教师负担加重,反而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案例2.1】
  国内外有关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都表明:教师是一个职业压力相当大的行业,职业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健康和专业发展。北师大发展心理研究所对湖北、山东两地中小学教师进行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