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也是一定的政治、经济、道德关系在教育过程中的体现。新课程改革扎实推进了素质教育,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师生关系也随之改变。实践证明,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也有利于形成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必要条件。
一、新课程需要新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实施方案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首先,新课程需要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和帮助。其次,新课程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要用“心”施教,体现对学生的关切。再次,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道德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授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高尚的道德体验和丰富的人生体验,使学生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责任感。
所以,新课程的实施,迫切需要建立以民主、平等、互助、合作为基础的师生关系。
二、素质教育需要新的师生关系
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挖掘学生的潜能和智慧,提倡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提倡创新精神,塑造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作为教师,要转变观念,身体力行,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切实当好学生成长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服务者。
一要营造民主平等的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共同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学生将由过去机械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
二要尊重学生个性及人格。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尊重”,而尊重的关键是热爱学生。教师要用爱心激励学生,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要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倾向,及时鼓励并引导学生,使学生树立信心,鼓起勇气,健全人格。
三要以爱育人,以身示范。“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在教育过程中,教会学生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懂得并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教师只有在教学活动中,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用“爱”教育学生,学生才会感受到教师的爱,从而也就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积极主动地完成教师交给的学习任务,正如古语所说“亲其师,信其道”。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几十双眼睛在关注,所以,教师要言行一致,要注意每一个细小环节。教师要有足够的细心、耐心和信心,随时随地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优良的示范是最好的说明”,学生由于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就会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地去爱别人,帮助别人。这样,学生自然就会形成一种健康的情感。
无论是新课程方案的实施,还是素质教育及时代发展的需要,都要打破传统的专制式教育模式,确立一种以民主、平等、互助、合作为基础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合作者、伙伴及朋友,师生之间将平等交流情感、探讨科学知识,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作者单位湖北省郧县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 甘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