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前教育简况

2011-12-29 00:00:00李春生
基础教育参考 2011年10期


  日本自1955年前后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时间持续近20年;1974年起转入经济稳定发展时期,也是在这一年,日本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关口。据统计,1974~1975年前后,日本学前教育的毛入园率(3~5岁儿童)整体上达到61%,其中5岁儿童的毛入园率为87%(其中幼稚园的毛入园率占64%、保育所的毛入园率占23%),4岁儿童的毛入园率为72%(其中幼稚园的毛入园率占48%、保育所的毛入园率占24%),3岁儿童的毛入园率为25%(其中幼稚园的毛入园率占6%、保育所的毛入园率占19%)。幼稚园的生师比为28:1;公立幼稚园的财政投入约占91%,家庭负担约占7%,其他占2%;私立幼稚园的财政投入约占9%,家庭负担约占78%,其他占13%;幼稚园教育费占学校教育费总额(不含教育行政费、社会教育费)的3.7%(义务教育费占56.1%、高中教育费占18.5%、高等教育费占19.6%、其他学校教育费占2%)。
  2008年度,日本学前教育的毛入园率(3~5岁儿童)整体上达到91.3%,其中5岁儿童的毛入园率为97.8%(其中幼稚园的毛入园率占57%、保育所的毛入园率占40.8%),4岁儿童的毛入园率为95.9%(其中幼稚园的毛入园率占54.6%、保育所的毛入园率占41.3%),3岁儿童的毛入园率为79.8%(其中幼稚园的毛入园率占39.9%、保育所的毛入园率占39.9%)。幼稚园的生师比为15:1;公立幼稚园的财政投入约占84.6%,家庭负担约占15.4%;私立幼稚园的财政投入约占44.1%(国家8.5%、地方政府35.6%[其中都道府县一级政府的私学资助占28.8%]),家庭负担约占55.9%;幼稚园教育费占学校教育费总额(不含教育行政费、社会教育费)的4%(义务教育费占43.5%、高中教育费占16.3%、高等教育费占32.6%、其他学校教育费占3.6%)。
  日本的学前教育在2006年以前主要由文部科学省管辖的幼稚园(对象为3~5岁儿童)和厚生劳动省管辖的保育所(对象为6个月~5岁的婴幼儿)承担。在此基础上,2006年又增加了由文部科学省和厚生劳动省共同管辖的“认定型儿童园”,目的是加强保育与幼儿教育的协作,同时缓解“入托难”和“入园难”的矛盾。目前,“认定型儿童园”,共有四种类型:保幼结合型、以幼为主兼具保育功能、以保为主兼具幼教功能、地方裁定型(未经文部科学省和厚生劳动省的认定、由地方政府批准的暂时性保育设施,如父母临时有事,无法照看儿童时等)。
  关于幼稚园与保育所的职能区分,按照1963年文部省和厚生省的主管局长达成的共识,日本的幼稚园是以对幼儿实施学校教育为目的,保育所是以对缺乏保育条件(因父母就业等原因,平日无法确保儿童的养育条件)的儿童实施保育为目的。因此,从狭义上的学前教育而言,日本的学前教育主要是由幼稚园负责实施的。早在1956年底,文部省就制定并颁布了日本的《幼稚园设置法》,就幼稚园的设置审批、班级编排、教职员配置、教学大纲、园舍建设、设施设备、操场等都制定了明确的标准和要求。
  根据相关法令的规定,文部科学省负责日本幼稚园发展规划和政策标准的制订并在财政上对全国幼稚园的发展予以资助,同时文部科学省还负责国立幼稚园的设置与运营;地方政府的教育委员会负责公立幼稚园的设置与运营;地方政府还负责私立幼稚园的审批和予以相应的资助,举办私立幼稚园的学校法人负责私立幼稚园的日常运营。
  2008年度,日本共有13626所幼稚园,其中国立的为49所(占0.4%)、公立的为5301所(占38.9%)、私立的为8276所(占60.7%);专职教师为11 1223人,均持有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同时还有72.7%的教师持有保育士资格(注:由厚生劳动省颁发的保育所专职人员的资格证书)。国立和公立幼稚园教师具有教育公务员身份(由于国立幼稚园基本上是国立大学附属性质,因此在2004年日本国立大学实施法人化改革后,目前为大学法人所属教师身份),其待遇等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公务员法确定。
  按照《幼稚园设置法》和《教师资格证书法》等法律规定,幼稚园新任教师和10年教龄的教师以及园长等管理人员均要参加各级教育委员会举办的研修培训活动,新任教师在工作的第一年需参加的研修培训活动一般不少于20天,其中在工作的幼儿园和外部的研修培训各为10天以上。培训的内容包括幼儿的理解、安全指导、公务员伦理、与家长和社区的合作、幼儿指导方案的制订等内容。各级教育委员会的教育培训中心负责新任教师及10年教龄的教师的研修培训工作。
  编译者单位中国驻日本使馆教育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