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下午,冷水江下起了暴雨,雨势很大。冷水江副市长李振兴心情也随着雨势而变得沉重起来。宝大兴塌陷区一个观测点前不久又发现了新情况,这个观测点附近还有几户居民没有迁走,雨越下得猛,发生险情的可能性就越大。
“世界锑都”在经过110多年的开采后,已经问题重重,地质灾害频繁,治理工作也是在艰难中前行。
锡矿山采空塌陷达20平方公里
锡矿山锑矿的矿业活动已经持续了110多年,在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所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
冷水江市政府提供的数据显示,锡矿山地区土地资源破坏严重,土地沙化、荒漠化问题十分突出——采空塌陷面积已达20平方公里,32000余人受到影响;因塌陷而无法耕作的耕地达到3000余亩;植被和山坡土体受损严重,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荒漠化的面积已超过10平方公里。李振兴说:“这个地方生态环境已非常脆弱。”
矿业活动需要大量疏干排水,导致该地区地下潜水位下降,水均衡系统破坏,矿山乡出现饮水困难。而且矿井水排放和矸石淋滤严重污染地表水系和地下水体,地下水水质恶化。
地质灾害在锡矿山地区频频发生。目前,宝大兴塌陷区形成了32条开裂缝和40余处大小不一的塌陷坑,10余处危岩体。
而废气、废水、废渣等也严重地污染了该地区的土地、水域和大气,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
让群众喝上放心水
早在2005年,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就开始立项对锡矿山地区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到目前为止,一、二、三期治理工程已全部竣工并通过验收。第四期治理工程正在实施,项目工程总投资5900万元。
为了解决群众饮水困难,冷水江市在矿山乡谭家居委会、官家村、船山村等7处实施了引水供水工程,解决了近7130人的生活生产用水问题。
该市还实施了拦渣坝工程和河道清淤工程,防止废渣流和洪水对当地居民生活造成威胁。
搬迁避让群众住上安心房
在俩塘安置点,一幢幢安置楼正在加紧施工。冷水江市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楼房将于年底竣工。塌陷区的人民群众将能住上安心房。
2008年,冷水江市实施搬迁避让工程,到目前为止已有125户共498人搬迁,625户共2452人签订了搬迁安置合同。目前,该地区还有2242户共8360人需要搬迁。
老百姓安土重迁。动员搬迁是一个繁琐而且浩大的工程。“有些老百姓我们上门都动员了100多次才肯搬走,特别是一些老人家,工作好难做通呀。”一位政府的工作说起搬迁工作,显得有些无奈。不过,随着工作的深入,老百姓开始理解政府的一片苦心,不少人都搬迁离开了危险区域。在谭家街两厢,大多数群众都已经搬走。
李振兴介绍,陶船小区北组团安置点已交付使用,南组团安置点已竣工,俩塘安置点的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
塌陷区地质一举一动尽被监测
目前,在宝大兴塌陷区,已经运用多种方式进行监测。在一处观测点,工作人员搬开水泥板指着里面的仪器说,这里的探头埋到了地下十几米,随时记录地下水、地质构造等发生的变化。李振兴介绍,宝大兴塌陷区设置了专业监测点79个,钻孔测斜仪3台,卫星反射仪10个,简易监测玻璃片36对,为防灾减灾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数据保障。该地区已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国家级监测示范区,现在正在申报国家级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科研基地。
而为了治理锡矿山地区的地质环境,湖南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锡矿山地区,为了恢复生态,实施了复绿工程,植树造林达40公顷;而在采空区还实施了支护工程,减少人为因素对宝大兴塌陷区的影响。更为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冷水江市开展了大规模整治,尽管很艰难,该市还是查封了非法小锑品冶炼厂81家,取缔非法浮选厂3家,非法钒厂1家,锑开采企业按要求整合为9家。非法锑品企业全部被取缔,不但实现了锑品冶炼企业的有序发展,而且锑价格也从年初的3.8万元/吨,上涨至目前的11万多元/吨。
宝大兴塌陷区设置了专业监测点79个,钻孔测斜仪3台,卫星反射仪10个,简易监测玻璃片36对,为防灾减灾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数据保障。该地区已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国家级监测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