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中的新生

2011-12-29 00:00:00汤冰
国土资源导刊 2011年5期


  为有效整治矿业市场秩序,保障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从2005年开始,国土资源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矿产资源整合。各地的矿整大多以骨干企业整合诸多中小矿企为主的形式开展,因为实际情况的不同,在具体的操作方式上也多有差异,而其中所涉及的复杂利益构成使得整治往往成为了多方博弈。
  
  云南:治矿先行者的三种模式
  作为全国最早进行矿产资源整合的省份,早在本世纪初,云南便开始了对省内核心矿区的整合工作,并创造了“三大模式”: “迪庆模式”、“个旧模式”和“兰坪模式”。目前,云南省内的主要矿产资源包括铜、锡、铅锌、铁等绝大部分资源储量都已经集中到骨干企业。
  云南西北部的横断山是全国重点勘探区域——三江成矿带,远景储量为130万吨至150万吨的迪庆州羊拉铜矿区坐落于此。本世纪初,省级国企云铜集团旗下的迪庆矿业公司开始对迪庆地区的铜资源进行整合。迪庆矿业由云铜集团控股,但同时其旗下的羊拉铜矿又位于迪庆州德钦县境内。那么,该公司的税收应该上缴在哪里?
  为了保证当地税收,云南省政府独创了“迪庆模式”——铜资源委托加工。
  在迪庆开矿,选矿就近,但冶炼不放在迪庆,羊拉铜矿采选过的铜矿拉到云南铜业位于昆明的冶炼厂进行冶炼,收取冶炼加工费。迪庆矿业与云南铜业签订了一个委托加工的协议,销售电解铜的收入算入迪庆州的税收——双方利益由此得到平衡。
  与“迪庆模式”相比,被国土资源部推崇的“个旧模式”实施难度更大。
  云南省的锡资源主要集中在个旧矿区。而这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中国“锡都”堪称全国矿业关系最复杂的矿区,早在国民党矿务局时期就遗留下多种经济成分,有个旧市属的矿山,有集体的、城镇的、乡镇的、民营的等等。由于矿业关系的复杂,个旧市200多个地方矿山和选厂长期以来矿界不清,资源争议严重,矿业秩序十分混乱。
  2002年,云锡公司从中国有色总公司昆明分公司下放到省里后,云南省政府综合运用了三种手段来统一矿山主体。先是运用法律手段,取缔了无证开采、资源枯竭、手续不完备的多座矿山。其次,把个旧市属的“六矿两厂”国有资产整体划转给云锡公司。对待民营矿山,则使用经济手段。政府采取了“五统一,一独立”的原则,即统一规划布局、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安全管理和产品流向,独立核算,对矿区内15个民营矿山企业实施了整合。整合完后,个旧矿区八九十平方公里的矿带,就只有一个开发主体——云锡公司。
  此外,在全国最大的铅锌矿区兰坪矿区,云南省还创造了“兰坪模式”。
  2003年,针对兰坪矿区小、散、乱的现状,云南省政府引入了战略投资者四川宏达集团。作为四川宏达的控股企业,云南金鼎锌业有限公司采取了赎买退出的方式,从小矿产老板手里取得了采矿权,对县矿业公司的采矿权进行了整合,最终实现了兰坪矿区由一个主体进行统一规划和开发。
  
  争议中前行的“山西模式”
  提到矿业整治,煤炭和山西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2008年掀起的山西“治煤风暴”更是在国内引起了一场关于“国进民退”的大讨论。
  早在2005年国务院下发的《促进煤矿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就要求用三到五年时间建设亿吨级的煤炭企业集团,同时关闭布局不合理的小煤矿,并鼓励大煤矿兼并小煤矿。
  2008年,山西省率先发起政府主导下的煤炭资源整合,以各市人民政府为兼并重组工作的责任人,推动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公司、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等省属煤炭生产经营企业作为主体兼并重组整合地方中小煤矿,建立煤源基地。公开数据显示,整合完成后,目前山西省矿井数由2600座减少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