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地临湘水之滨,林木苍郁,景色幽秀,因“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位于境内而得名。
衡山县历史悠久,代远年长,置县始于晋代。这里留下了唐尧虞舜等先祖巡狩祭祀的遗迹,传颂着祝融播火、韩愈开云的动人传说,刻下了李白、杜甫等旷代诗人的吟咏,回荡过朱熹、王船山、魏源等先圣先哲的足音,承接过毛泽东、周恩来、胡耀邦等中华领袖抖落的风尘,养育出了唐群英、罗荣桓等一批当代俊杰。
土地调控保增长
近几年来,衡山县国土资源管理局在局长、党组书记彭德庆和党组一班人的带领下,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保增长、保红线、保民生”为核心,解放思想,创新机制,主动作为,积极应对,全县国土资源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们以一种创造历史的使命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工作着,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激情与气派书写着历史,收获着历史的荣光。
该局千方百计保障项目用地,把扩总量与保重点结合起来,把保增长与调结构结合起来,把严监管与优服务结合起来。
积极向上争取指标。积极向省、市跑项争资,始终坚持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确保重点工程项目用地快报、快批。
优化土地供应结构。进一步改进土地计划管理方式,按照分类指导、有保有压的原则,实行差别化供地政策,在计划安排上实行“四倾斜一控制”:区域上向工业园区、县城区和小城镇倾斜;产业上向重大基础设施、战略性产业、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倾斜;项目上向开云新城等重点项目倾斜;导向上向节约集约、土地利用水平高的项目倾斜;严格控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项目用地。
落实节约集约政策。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精神,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规划,落实工业项目投资强度和用地规划控制指标。能用劣地的不用好地,能用荒地的不用耕地,能少用地的不多用地,能盘活存量的不增加增量。
推进闲置土地清理。科学编制并严格实施土地供应计划,对批回来的土地又不要求供地、对省厅批了又不拿回批件的单位暂停供地。加大供地率,对带项目报批的土地规定在3-6个月内供地。加强批后监管,对不按出让合同约定时限开工的项目,超过6个月的限期开工,超过一年的按出让LXsQ6Iekct47Sxf/gCIALA==金的15%缴纳闲置费。切实做好增减挂钩工作,多渠道解决用地难的问题。
土地保护出新招
衡山县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稳定耕地面积对保证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使保红线措施更稳、更严、更有效,衡山县以保护耕地为己任,以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为突破口,强化责任管理,落实奖惩措施,守住了31.11万亩基本农田这根生命线。已完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7个,面积68.78公顷,实现新增耕地面积52.18公顷。启动了长江国家级土地整理等7个项目,总面积9050亩,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并结余指标39公顷。
几年来,衡山县委、县政府积极探索耕地保护长效机制,把耕地保护纳入各级政府工作考核内容。每年年初,县长与各乡镇签订《衡山县土地管理与耕地保护责任状》,各乡镇长成为耕地保护第一责任人;县、乡镇、村组层层签订责任书,将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协调管理工作作为责任考核目标写入《耕地保护责任书》中,把基本农田保护的责任落实到农户、落实到地块,作为考核政府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全县形成了一张牢固的耕地保护网。去年以来,该县积极创新耕地保护管理机制,出台了《领导干部任期耕地保护责任目标管理奖惩(暂行)办法》,将耕地保护纳入对领导干部任期综合考核范畴,提升了各级政府领导干部在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衡山县在坚守耕地红线中坚持占与补“两条腿”走路。县委、县政府坚持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保护耕地和服务经济建设的原则,把好建设占用耕地审批关,从源头上控制耕地减少,把农用地转用指标作为指令性计划下达给各乡镇,不得突破。去年,该县国土资源局对近五年来全县耕地占补平衡工作进行了全面清查,耕地占补实现了年年平衡略有节余,确保项目用地“先补后占”。近两年来,全县始终严把建设占用耕地审查闸门,共砍掉不符合政策要求的20多个非农建设项目,肥沃的耕地上又散发出稻花的芳香。在保护耕地的大考中,衡山县向衡阳市委、市政府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福田铺乡白云村原是一片山岭薄地,土质差、地块小、水不通、路难走。历届镇政府虽组织过几次大会战式的土地整理,但也仅是杯水车薪。2008年3月,白云村被列为省级投资土地整理重点项目工程。衡山县国土资源局根据项目要求,进行了科学规划设计,把具体项目落实到山头、岭坡、流域、河道和地块。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机械化统一施工、规模化开发整理,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人海战术”模式,保证了工程进度和质量。
该项目自2008年3月动工,现已基本完成各项规划目标任务。其中整理土地3500亩,新增耕地800亩。项目区基本形成了“田成方、林成行、渠相通、路相连”的耕作格局,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抗旱防涝能力大大增强,农业生态环境有了改善。为逐步实现农田灌溉自动化、耕作机械化、规范化的现代化农业园区打下了良好基础。
农民利益大于天。近年来,衡山县在全省率先采取“合理定价抽取法”,认真落实土地整理开发项目“五制”管理要求,严格把好项目招投标关、工程质量关和资金使用关,确保了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阳光动作。为了抓好项目质量,衡山县把今年定为国土资源项目工程质量管理年,真正把项目建成民心工程和放心工程。
在土地整理复垦项目实施过程中,衡山县把项目建设与项目区农民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结合起来,做到土地整理复垦与农业机械化生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特别在提高项目规划设计质量方面,要求项目承建单位和设计单位在项目规划设计中务必深入项目区现场,反复征求项目区干部群众意见。今年上半年,他们把国家级长江土地整理项目一期和省级萱洲土地开发项目设计方案评审会安排到项目区现场召开,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2010年,该县开展土地后备资源调查,对全县宜耕未利用地、工矿废弃地和村镇闲置用地进行了调查摸底。2010年实施县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3个,项目总规模31.6公顷,新增耕地面积25.8公顷,总投资148.1万元。
资源交易市场化
市场是经济的晴雨表,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必须通过市场来调节。八年来,衡山县国土资源管理局推行“招、拍、挂”等阳光工程,规范土地供给市场,充分显示国土资源的最大价值。
2010年衡山县公开出让土地12宗,面积323.05亩,土地总成交价款9897.22万元。
衡山县非金属矿藏丰富,享有“非金属之乡”的美誉。其中钠长石储量3630万吨,占全国总储量的45%;钾长石储量2200万吨,居亚洲之冠;高岭土、石膏的品质和储量位居中南地区之首;紫砂陶土储量达4亿吨,为全国之最。
在巩固整顿工作成果的同时,衡山县全力推进矿产资源整合,全面加强矿产资源管理。
该县开展整治矿山超深越界开采专项行动。县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导,建立起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分工明确的工作机制。共查处超深越界开采矿山7家,其中查封洞井3处,处罚4处;开展矿业权登记数据库更新和换证工作。
衡山县国土资源局按照“尊重历史、照顾现实、明确政策、妥善处置”的原则,对部分矿山坐标、矿权范围进行了调整,共调整矿山1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