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上午。阴。从隆回县城往北出发,一个小时后,到达司门前镇雷锋村,距离魏源故居5公里。这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研制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稻试验田,亩产达到926.6公斤,9月19日向全世界公布。
7年奋斗,袁隆平终于成功实现了亩产超900公斤的目标。当时,81岁的袁隆平还兴奋地向世界许诺:“10年以后,争取亩产一千公斤。”
来得很巧,村民正在收割,这一百多亩超级稻在收割机的滚动中,一粒粒饱满而金黄的稻子欢快地舞动着。
超级杂交水稻900公斤百亩攻关片办公室技术负责人赵叶朋说,由于超级稻密度太大,他之前租好的国产收割机因“吃不消”而闹起了罢工。他几经辗转终于租到了江苏某私人的一台进口收割机,每天租金高达6000元,他们必须趁着这几天的好天气完成收割工作。
在试验田办公室门口,当地种粮大户王化永摆放了3盆水稻盆景。这是他从地里移植过来的超级杂交稻,作为盆景留作纪念供人观赏。
王化永是隆回县羊古坳乡赵家冲村村支部书记。3年前,他承包了雷锋村156亩水稻田,其中108亩稻田承担袁隆平院士冲击亩产900公斤杂交水稻的任务。而在此之前,隆回县和羊古坳乡两级政府已在雷锋村试验了4年。
9月18日,农业部组织的专家组对羊古坳乡“Y两优2号”108亩高产攻关片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经烘干除杂后,平均亩产926.6公斤,而当地农民种植的杂交水稻亩产大约600公斤。
王化永用双手比划,“900公斤稻谷,在一亩地里摊开,足足有好几厘米那么厚。”
在王化永看来,科学栽培是保证超级稻高产的重要手段。
在超级稻试验田里,沟渠相比普通农田更加密集。“这个水沟很重要,除了灌溉,还有循环降温的作用。因为水稻生长在白天的最适宜温度是28℃到32℃,纵横交错的沟渠构建起的田间水循环系统,温度高的情况下我们就跑满水,温度低的时候我们就排水。”
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在有限土地上提高水稻单产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非常重要的一条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