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向上要地,保证衡阳用地需求,努力实现土地经营效益最大化——衡阳已经开始尝试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在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之间变“双难”为“双赢”。
一边要保障发展,一边要保护资源——这似乎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但二者并非“无解”的矛盾,二者的矛盾“平衡点”,在于怎样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
“十二五”是衡阳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随着“新型工业化”及“大城战略”的强势推进,全市国土资源工作也面临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的双重压力。
积极向上要地,保证衡阳用地需求,努力实现土地经营效益最大化——衡阳已经开始尝试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在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之间变“双难”为“双赢”。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周骥表示,“十二五”期间,市国土资源局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护国土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建设“两型社会”要求,突出“一方地,一块宝,一张图”,用新型资源观推进衡阳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型。
积极争取指标保障衡阳用地需求
今年上半年以来,市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的身影,频频出现在省国土资源厅及国土资源部。
他们向上跑的目的,在于全力争取国土资源部及省国土资源厅对衡阳发展支持,确保衡阳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等省市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
当前,衡阳新型工业化如火如荼,新型城市化步履铿锵,项目建设有声有色,对土地的需求,超过过去任何一年。如果在用地上不能得到保证,衡阳前进的步伐,势必受到阻碍。
付出必有回报,向上要地,衡阳要出了成果。
记者了解,今年省国土资源厅下达该市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农用地转用计划分别为560公顷、520公顷,分别是去年的109%、144%,排全省第二位。
此外,衡阳已上报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用地965.83公顷,其中保障性住房、廉租房项目用地6个,总用地面积126.9公顷,批回用地639.51公顷。目前,全市已使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630公顷,占今年计划的113%。
除了向上要地之外,今年上半年,市国土资源局还强力推进跑项争资工作,全力服务新型城市化建设。
统计显示,上半年,衡阳争取省级土地综合整治资金1.27亿元,争取省级耕地开垦费1.5亿元,占全年省级土地开发资金37.5%;选定24个市级土地开发项目入库,14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完成省级立项;组织申报中央和省级地勘项目15个。
为了保证城区用地,该市今年整治违法违规用地力度空前。
今年,市政府对市四个城区政府土地管理实行了月考核奖惩制度,并对辖区内单位实行污点登记制度,首次实行对拆违、控违不力相关人员进行问责。
在加强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违章建筑清理方面,共拆除违章建筑6.6万平方米,立案133起,结案53起,行政处分2人,用地秩序不断规范。
努力追求土地矿产经营效益最大化
“90万、92万、95万、100万……148万,148万一次,148万两次,148万三次,成交!”5月13日上午,该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专场拍卖会上竞价声此起彼伏,竞拍场面火热。当日,两宗土地共拍出2.35亿元。
5月30日,该市首场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网上拍卖会成功举行,由市国土资源局通过网上拍卖方式出让的[2011]网拍01号地块,经过32轮激烈竞价,最终以3.385亿元成交,创该市经营性土地出让地价新高。
今年以来,市国土资源局积极推进土地经营工作创新,按照“先做环境后卖地”理念,完善基础设施,变生地为熟地、净地拍卖,完成储备土地报批2500亩。公开招标选择土地拍卖公司,实现了土地经营效益最大化。
据了解,今年该市土地单价创造了商服土地出让价格的历史新高。
统计显示,1-8月,我市实现土地收益11.3亿元,同比增长43%;催缴矿业权价款9162万元,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136万元;上交市财政土地矿产收益9.1亿元。
此外,该市扎实推进资源整合,全市煤矿采矿权总数从200个减少到110个,衡阳县、衡山县高岭土钠长石矿由原来的77个整合到25个;大力开展资源整装勘查,市财政投入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建材、金属、能源等重点矿种勘查;切实加强矿业权储备经营,认真落实市政府要求,深入开展矿产资源秩序治理整顿,全面清理、高度垄断探矿权,高效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矿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立足长远高标准做好基础工作
8月16日上午,省国土资源厅与市政府签署“数字衡阳地理空间框架”共享共建合作协议,标志着数字衡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正式启动。
数字衡阳空间地理框架是一个基础性公共平台,相当于建房子的“基脚”。“基脚”打好以后,可以搭载国土、规划、房产、公安、交通甚至电力、通信、旅游等数据库,再按地理空间集成整合成一个数据库系统。届时,只要轻点鼠标,便可获得所需要的信息数据。与过去获得的抽象的一维信息不同,通过数字衡阳地理框架获得的信息,将是形象的信息,并且有分析及辅助决策等作用。
8月1日,好消息传来,该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分别获得国务院、省政府批准,已正式发布实施。
这两个规划的实施,对保障全市项目用地,推进资源集约节约,提高国土资源保障能力,促进该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该局高度重视基础性工作,立足长远为衡阳土地矿产资源 “谋篇布局”,帮助衡阳“赢”在未来。
记者了解到,在土地综合整治方面,该市也取得了较好成效。2010年,城区4个蔬菜基地建设已顺利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完成17宗地2051亩土地征地拆迁工作,为土地出让和项目开工创造了有利条件;全市第一轮增减挂钩完成拆旧347公顷,第二轮100公顷增减挂钩已完成拆旧项目选址。
另外,优质服务进一步加强。上半年,该局全面清理历年来规范性文件、办事流程,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大简化,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形象进一步提升。
突出“三个一”实现科学发展
谈及“十二五”国土资源工作思路,周骥表示,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护国土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建设“两型社会”要求,突出“一方地,一块宝,一张图”,用新型资源观推进衡阳土地矿产利用方式的转型。
—— 突出“一方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将加强规划管控,优化土地利用布局。一是严把土地规划“总闸门”,二是严格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大力推进工业向园区集聚,鼓励中心城区、骨干龙头企业在工业园区建设“园中园”和特色产业基地。
坚持节约优先,保障科学发展用地。一是严格用地准入,引导结构调整。严格限制“两高一资”项目,按项目轻重缓急排序,做到保重点、调结构、促转型。二是强化标准控制。严格执行用地定额标准,制定出台考核办法,从投资强度、容积率、土地产出率等方面从严控制建设项目用地规模。三是全面清理“批而未用”土地和闲置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四是打破城乡分割的土地市场。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置换等多种途径,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
围绕数质并重,坚守耕地保护红线。一是探索激励性保护措施。建立耕地保护专项资金,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和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实行保护责任与财政转移支付相挂钩。建立农民建房补偿机制,积极引导农民理性、有序建房。建立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激励机制,制定激励政策,鼓励社会资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参与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二是严格落实保护责任,将耕地保护责任离任审计扩大到乡镇一级。三是有效提高耕地质量。
——突出“一块宝”,发展绿色矿业经济
加强重要资源勘查,提升矿业经济拉动力。一是成立矿业权储备经营公司,高度垄断探矿权,切实加强能源、金属矿产储备经营。二是开展重点矿种和重点矿区资源勘查,努力实现找矿重大突破,切实增加资源储量。三是建立财政出资与商业性探矿相结合的探矿模式,切实加大该市优势矿产和重要矿产勘查工作力度。
调控矿产开采总量,做大矿业生产规模。一是大力推进资源整合和产业重组,大力实施“关停并转”,积极参与矿产业上下游整合和横向并购,大力推进矿产品精深加工,严控初级原料和低附加值矿产品输出。二是加强矿产开采总量调控。按照节能减排要求,认真落实鼓励开采、限制开采、禁止开采矿种审批,严格控制矿种开采产能。三是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监管。
大力发展绿色矿业,促进矿业循环经济发展。一是制定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和条件,严禁采用国家限制和淘汰的采选技术、工艺和设备。二是推进绿色矿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矿业循环经济。三是加强矿区生态环境治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探索“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融资、市场运作”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机制。
——突出“一张图”,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
力争用两年时间,完成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完善与建库,建立健全统一的国土、规划、房产、公安、交通甚至电力、通信、旅游等数据资源共享机制,为政府决策、经济建设、群众生活等提供快速有力的测绘保障与服务。
同时,将遥感、土地利用现状、基本农田等多源信息集合,与国土资源的计划、审批、供应、补充、开发、执法等行政监管系统叠加,共同构建统一的综合监管平台,实现资源开发利用的“天上看、网上管、地上查”,对资源实施动态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