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龙山大新两矿区对比分析与找矿

2011-12-29 00:00:00张先学
国土资源导刊 2011年10期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大新矿区与龙山矿区均处于湘中东西向成矿带上,区域构造位于华南褶皱系与扬子准地台两大构造单元的结合部位,区域地层受东西向展布的穹窿构造控制,前泥盆系地层构成穹窿的核部,泥盆系绕穹窿呈环带状分布,石炭系—三叠系分布于穹窿之间的向斜构造中,总体为一套拗拉环境形成的裂谷式建造,具明显的三元结构特征。震旦系—寒武系冰水及火山碎屑建造、黑色碳硅建造构成第一结构层;奥陶系类复理石建造构成第二结构层;泥盆系—三叠系陆源碎屑及碳酸盐建造构成第三结构层。第一结构层中十分发育的火山碎屑建造中含有丰富的Au、Sb、W、Cu、Pb、Zn、As等成矿元素,Au的丰度值达5.6-21.0×10-9,为区域金矿成矿的主要矿源层。
  区域构造以北东向的断、褶皱构造最为发育。区域性大断裂主要有桃江—城步、宁乡—新宁深大断裂,呈北东—北北东向展布。其中桃江—城步深大断裂分布于大乘山短轴背斜的北东侧,宁乡—新宁深大断裂分布于龙山短轴背斜的南东侧,对区域成岩成矿起控制作用。
  区域岩浆活动频繁,经历有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等多期次岩浆活动,形成复式岩体,出露或隐伏于穹隆构造之下。龙山穹窿的东侧有紫云山复式岩体,大乘山穹窿的西侧有望云山复式岩体,总体呈东西向展布。与区域构造一起控制着区域内生矿床的产出。
  矿床地质特征
  龙山金锑矿和大新金矿床主要矿脉分别为1、2号脉和5号脉,两者产状截然不同。前者走向为北西西向,后者为北东向。现将两个矿区的主矿脉矿床地质特征列表对照(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龙山金锑矿和大新金矿在矿床地质特征上存在许多相似之处,这主要表现在都是多脉含矿,龙山金锑矿区发现矿脉22条,大新矿区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矿脉15条,且都与断裂构造有关。在赋矿地层、矿石类型、主要载金矿物、矿石结构构造、围岩蚀变以及找矿标志等方面宏观上基本相同,但微观上存在着差异。在矿床产出部位、控矿构造方向、矿化强度等方面两矿区差别较大。
  
  大新矿区找矿思路
  根据以上对比分析和研究,结合龙山金锑矿床的特点,提出以下找矿思路:
  (1)加强北西向组断裂的研究,继续追索1号脉,寻找1号脉的平行脉。
  由于龙山金锑矿的导矿构造为北东向的5号脉,主要含矿构造为北西西向和北西向组断裂构造,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识大新矿区北西向组断裂的含矿性。从分析已有资料可以看出,目前对北西走向的1、7号脉的控制是不到位的。从图1可以看出,1号脉南东方向从2线至8线,受农作物和浮土较深的限制,近300米范围之内仅有一个地质点—D19控制,该点金品位为2.3×10-6,显示有一定金矿化。1号脉浅部工程仅有两个浅井,QJ1位于5线附近, QJ2位于1线附近,品位均较好。对7号脉南东端的控制也没有到位。因此,布设北东向工作剖面,在追索1、7号脉的同时,寻找与1号脉平行的北西向矿脉,可望打开矿区北西向组断裂的找矿局面。
  (2)加强矿床侧伏规律的研究,寻找金矿化富集部位。
  (作者系武警黄金第十一支队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