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挂像越多的国家政权越危险

2011-12-29 00:00:00张心阳
唯实 2011年8期


  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栏目中,一位从利比亚采访归来的女记者谈感受,她说,一个国家,个人的挂像越多,这个国家越危险。在利比亚,无论街头巷尾,还是庄前村后,无处不悬挂着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像,人们一集会就举着他的画像。现如今,这个到处悬挂个人画像的国度——更准确地说是政权,果真就要消亡了。
  我对这番话有一种认同感。两年前公派去中东某国访问,这个国家两代领导人的挂像非常之多,不只是街头巷尾、庄前村后、车站码头,即便小到酒馆茶肆、商铺诊所、车厢船舱,也都挂有领导人的画像。如今,这个国家果然出了问题,南部许多城市爆发了反政府示威,警方与示威者时常发生冲突,首都安全只能依靠军队维护。西方国家声称将在该国掀起“第四场战争”,使之成为下一个利比亚。由此观之,这个个人挂像多的国家,政权也处于岌岌可危之中。
  把时间倒回到20年前或更长一些时间去,自然会想起更多的悬挂个人画像的国家。比如苏联,斯大林的画像遍布街头巷尾、村落地头,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城市村庄难以数计。后任党的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上任伊始,就把自己的巨幅画像树立在红场上,与列宁的画像并列起来,人们称之为“两个‘伊利奇’”(列宁和勃列日涅夫全名中都有“伊利奇”)。还有罗马尼亚前总书记齐奥塞斯库也喜欢到处悬挂个人画像,全国各地挂了多少画像没有人说得清。群众集会时,共和国广场上汇聚成的一望无际的人海上,他的画像多得只能用“飘浮”这个词来形容……后来的结果证明,这些国家的政权没有一个不被颠覆。
  咱们可谓也曾是在全国上下充斥着领导人个人画像的日子中过来的,那个年代的个人崇拜,“文革”时期的疯狂,上年纪的人都记忆犹新。结局如何呢?国家“走到了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经济是一切社会存在的基础,基础濒临崩溃了,还有什么可以依存呢?所以这似乎也证明了,个人的挂像越多,这个国家越危险。
  个人挂像的多寡,是一种执政理念,一种意识形态,一种制度体制的外在标志。个人对于国家不谓不重要,但视为空前绝后的重要、绝无仅有的重要、如同救星的重要,那么这个人就可能无所顾忌、为所欲为,就可能肆无忌惮地操控国家。于是整个社会也只能由他一个脑袋思维,其他所有人的脑袋必须停止转动。这显然不符合物理逻辑和社会逻辑,这个人即使曾有天大之功,也迟早远离人民,甚至为人民所唾弃,最终导致政权崩溃。
  不是说一个国家不能有领导人的挂像,民主国家如美国,至今仍有华盛顿、林肯的挂像和雕像,法国有戴高乐的像,英国也有丘吉尔的像,但怎么挂有讲究。一者在于挂多少,出于对一个伟大人物的崇敬和纪念,在重要的纪念地或标志物上塑一尊雕像或挂一幅巨像也就够了;二者在于生前挂还是身后挂,一个生前就急于在全国各地挂像的人,脑子里肯定没有摆脱帝王思想和封建专制意识;反之,生前未挂而身后有人为他挂的人,那才是真正的一世英雄。历史证明,大凡生前以极其铺张的手法为自己挂像,大都不会挂得太久,而盖棺论定之后,人们自觉为之挂像要相对持久得多。学者丁东在台湾参观完蒋介石雕像“收容所”后有所体会:民主政体内,权为民所授,领导者只有接受公民监督的义务,无高高在上之权力,公众不需要对领导人顶礼膜拜,专制体制下才有可能形成个人崇拜的文化氛围。大众的公民意识一旦觉醒,个人崇拜便成为笑柄,生前让人塑像的政治强人一旦失去强权的支撑,便一切都归之于滑稽可笑。
  毫无疑问,任何个人强权政治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无法持久;个人强权的坍塌,自然也就意味着其所建立政权的坍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一个国家,个人的挂像越多,国家的危险系数就越高,这是历史的逻辑和规律。
  (作者单位:解放军报理论部)
  责任编辑:张功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