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中产阶层社会态度的研究及其价值

2011-12-29 00:00:00严翅君李小红
唯实 2011年8期


  作者简介:严翅君(1950-),女,江苏南通人,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教授、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展社会学;李小红(1972-),女,江苏南通人,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科研处副处长,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展社会学。
  摘 要:对中国当代中产阶层社会态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种:一是细分主体角度的研究;二是发生学视角的研究;三是功能意义上的研究。但还没有形成系统性拓展,欠缺规律性发掘;仍需加强场域性探究和功能性追索。深入研究中国当代中产阶层社会态度,有利于准确判断这一阶层成长、成熟和变动走势;有利于执政党和政府形成正确的政策选择;有利于为社会和谐、团结稳定形成正确的意识形态思路。
  关键词:中国;中产阶层;社会态度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1)08/09-0163-07
  
  尽管中国中产阶层的成长还充满着艰辛,但它的日渐壮大应该是一种不可逆的趋势。其成长过程,事实上是一个中国社会在艰难塑造橄榄型阶层结构中颠覆传统金字塔阶层结构的过程。在这样的塑造和颠覆中,中产阶层不断取得自身话语权,得以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这种社会态度表达,告诉人们他们可能的行动;同时,这种社会态度也会随着中产阶层的日渐壮大,而影响执政党的路线决策、政府的政策安排、社会的精神面貌和人们的文化价值走向。
  
  一、中国当代中产阶层社会态度研究状况
  
  学者对于中国当代中产阶层的研究,几乎是与中产阶层的发育成长同步的,前期研究的重点主要落在是否存在一个当代意义上的中国中产阶层,如果存在,它的规模、结构和功能如何。这几年,对中产阶层的阶层意识、社会态度的研究开始加强。对中国当代中产阶层社会态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细分主体角度的研究
  细分主体角度的研究,基于这样一种前提:中国中产阶层并不是一个统一成分的阶层,而是由多个分异主体组成的社会中间阶层。因此,研究者认为,对中产阶层中的不同社会群体的社会态度分别研究是必要的。这一角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识精英、新阶层和一般白领三个细分主体社会态度的探析上。
  一般说来,知识精英是指中产阶层中受过高深的人文教育,拥有比一般人更多的信息来源,对社会问题更为敏感,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习惯于通过抽象概念来思考社会问题的中产阶层成员。萧功秦将知识精英称为“作为‘观念人’的知识分子”,他认为,知识精英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一般的中产阶层成员不同,比如与企业主相比,企业主往往对所属集团的利益十分关心而缺乏道德激情,然而总体态度却务实而稳健;而知识精英认知、情感、行为倾向往往与他们个人所属集团的利益没有直接关联,而与他们所自觉承担的道德使命感有关。他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确认的信仰、价值与理念,来选择社会改造与改良的行动。知识精英所具有的为理念而献身的行动倾向性,往往又会导致知识精英希望以某种自己认为合理的、全面的、带有乌托邦性质社会工程的蓝图,来改造社会。[1]王珺认为,从认知上来说,知识精英所具有的洞察力和远见卓识是一般大众所不具有的,知识精英们热衷于将他们的研究所得以论著、报告、建议等形式向社会公开,以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重视,推动一些问题进入政策议程。这其中,《物权法》的通过就是知识精英推动作用的极佳呈现。[2]但是,也有学者指出,在当今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