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品读,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文本语言的神韵,让语文课堂散发“美味”。
一、体验式品读——感受文本语言美
小学语文教材收录了很多文质兼美的课文,这些课文语言凝练含蓄,韵律优美,是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素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些课文进行体验式品读,让他们在体验的过程中感受文本的语言美。
[案例] 《绝句》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读了杜甫的这一首绝句,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这首诗的语言非常美。
师:是呀,这首诗虽然短小,但却通过简练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光图”。那么,这一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呢?
生1:在这首诗中,作者进行颜色描写的词语特别多。
生2:是的,诗中有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这些词语,都是描写颜色的。
师:说得对,我们再把这些词语读一读。(学生逐个读词语)
师:这首诗除了描写颜色的词语特别多以外,还有别的特点吗?
生:我发现这首诗写得很整齐,就好像在数学中的对称。
师:整齐?对称?能不能说得具体一些让大家更明白。比如,你可以举一个例子。
生:比如第一句和第二句中,“两个”和“一行”相对,“黄鹂”和“白鹭”相对。
师:是呀,古诗中的这种现象叫做“对仗”。你们还能找出这首诗中的其他“对仗”现象吗?
生:“窗”和“门”相对。
生:“西岭”和“东吴”相对。
生:“千秋雪”和“万里船”相对。
……
杜甫这一首《绝句》是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的。以上教学片段中,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虽然浅显,但却是一种对古诗语言的有效赏析,在品读赏析的过程中,他们领悟到了语言的美,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精彩魅力。
二、深入式品读——感受文本意境美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些精彩的语句和段落描写到位、意境深远,对课文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精彩的句和段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品读,从而感悟文本蕴含的意境美。
[案例]《槐乡五月》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这篇课文已经有一定的了解。课文的第一段描写特别优美,给我们呈现了槐乡的“槐花图”。如果让你们用一个字来概括“槐花图”的特点,你会选用什么词?
生:多。槐乡五月的槐花特别多。
师: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槐花特别多呢?
生:从“山山洼洼”、“坡坡岗岗”这两个词可以看出。
生:从“一片白茫茫”这个词中可以看出。
师:是呀,槐乡五月漫山遍野的槐树都开了洁白的小花,真多呀!来,谁来读一读课文中的这一句话,读出槐花的多。(抽生读,生1把“山山洼洼”、“坡坡岗岗”读得很快。)
师:同学们,从他的朗读中你们看到很多的槐花了吗?
生2:没有,他把“山山洼洼”、“坡坡岗岗”读得太快。我还没有看够槐花了,就没有了。
师:那你来读一读。(生2在朗读的时候把“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一片白茫茫”这几个词读得特别慢。)
师:同学们,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很好。从他的读中,我感觉到了槐乡到处都是槐花。
生:从他的朗读中,我感觉到了槐乡的槐花像冬天里的雪一样,白茫茫的一片都是的,壮观极了。
师: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槐乡五月图”的意境来。(学生齐读第一段)
以上案例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这一段里“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一片白茫茫”这些词语进行深入品读感悟,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槐乡如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广阔无垠的意境。
三、想象式品读——感受文本情感美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留有空白,这些文章空白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素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以文本空白为切入点,让学生进行想象品读,让学生深刻感受文本蕴含的情感美。
[案例]《普罗米修斯盗火》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普罗米修斯被锁在悬崖绝壁上忍受了怎样的折磨呢?请你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说一说。
生1:炎热的夏天,太阳像一个巨大的火球挂在空中,把大地都晒得快要焦了。普罗米修斯被这炎炎的烈日直照着,他的头发都快着火了,嘴唇都裂开了。可是普罗米修斯却依然很坚强,他没有倒下。
生2:冬天来了,寒风呼啸。寒风像刀一样割着大地上的一切东西,也割在普罗米修斯的身上。他只穿着一件单衣,在寒风中他冷得发抖。
生3:冬天,呼啸的寒风已经让普罗米修斯够冷了。这时,下起了暴雨,雨水打到了普罗米修斯的身上,他的衣服湿透了。可是,他却依然像巨人一样屹立在那里。
以上案例中,学生们在想象品读的过程中感受了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的光明和温暖所受的苦。文本背后蕴含的普罗米修斯英雄主义精神也被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深度触摸。
总之,品读是学生进行文本阅读的有效形式,通过品读学生能感受到文本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从而让语文课堂散发“美味”。
(责编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