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两年来,国内频频发生一些产生重大影响的火灾,火灾事件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火灾是突发新闻,是读者身边的新闻,客观的火灾新闻能起到敲响警钟、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作用;而哗众取宠的信息不仅会影响有关部门的火灾调查,甚至会给读者心理带来负面影响,给创建和谐社会带来阻力。把握好火灾新闻的采写技巧,才能采写出一篇好的火灾报道,承担起媒体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火灾 新闻报道 采写技巧 舆论导向 媒体社会责任
一般来说,火灾新闻采写很容易落入俗套,或泛泛描写忽视核心内容;或注重灾难本身忽视媒体责任。那么,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火灾新闻呢?笔者结合近两三年来海南省发生的火灾以及本地各媒体的火灾报道,并结合个人实践,从火灾新闻的人性化、负面影响、最佳角度、传播科学、关注弱势群体等方面入手,就火灾新闻如何把握好舆论导向、增强可读性与吸引力进行一些粗浅探讨。
正确引导舆论。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火灾的关联性、敏感性日益增加。发生火灾后,受灾人员安置、救济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随之而来,处理稍有不妥,报道没有抓好角度,很容易引发上访甚至群体性事件,从而影响社会稳定。
2008年11月21日,海南省陵水县新村镇临高村棚户区发生的火灾,致使153间房屋被毁,198户、1006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226.4万元,由于当地党委政府善后处理迅速得当,才没有造成更大的影响。11月23日,笔者发表这篇突发事件报道时,以报灾害事实和救援抢险为主,报道当地党委、政府积极开展安置、赈灾和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工作,有效地引导了舆论,遏制了谣言,稳定了受灾群众情绪,维护了社会秩序,推动了政府的工作,激发了社会对受灾区的关注。可以说,这是一次及时、公开、透明、科学、准确、成功的报道。
火灾新闻必须始终坚持报道的党性原则、喉舌地位和大局意识,坚持以正面、客观报道为主,引导舆论,消除负面影响,遏制有害信息传播。对一些影响大、敏感性强的重大火灾在报道尺度上要谨慎把握,不炒作、不渲染,坚决杜绝一切可能诱发不稳定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火灾造成的负面影响;而且还能帮助受灾群众积极投身于抗灾减灾工作中。
要做到人性化。许多火灾新闻重在描写灾难本身,读者感到千文一调,而且不能接收到更多他们更关心的信息。这样的报道缺少媒体应该关注的内容,与“三贴近”更是离之甚远。
2008年5月13日,海南省三亚市新民街71号百货商行突发火灾,居住在3楼的房东吸进大量有毒气体不幸身亡。2008年6月11日凌晨,三亚市红旗街一商铺发生大火,造成6死1重伤。海南各媒体均对火灾进行了报道,版面显著,但一些报道通篇描写的都是灾难本身,偏偏遗漏了对灾难的关注和对人类生命的尊重。因此,在作火灾报道时,不应仅仅局限于火灾本身,还应包含火灾对经济、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心理造成的影响。比如这两起火灾中,受害人均因吸入有毒烟雾致死,足见毒烟的危害远远大于火,而此类知识又恰恰是许多读者所缺乏的。我们平时通过横幅、传单、广告、讲座等方式宣传防火及逃生自救常识,总免不了枯燥和说教感,不太容易让大家接受。而火灾的发生,使得这些知识成为读者迫切想了解的内容。结合火灾个案,及时传授相关常识,培养广大读者的消防安全意识,使之吸取教训,这样的报道更能彰显人性、体现人文关怀。
勿造成负面影响。在火灾新闻报道中,有的媒体为了吸引读者眼球,不惜将火灾新闻的标题做得“引人注目”,甚至将内容夸张描写,从猎奇角度出发,只关注灾难本身,片面追求感官效果。
2009年4月7日,海南某媒体以《海口俏江南美容院煤气爆炸》为题报道了美容会馆因使用煤气不当引起的火灾,但事实上火调人员并没有在现场找到爆炸遗物。2009年5月25日海南某媒体对海口市龙昆南路永安精品家私广场的成品仓库发生的火灾报道,标题是《永安家私城发生重大火灾》,将火灾等级定性,但通读全文并没有有关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权威报告和数据。
根据公安部《火灾事故调查规定》、《关于调整火灾等级标准的通知》要求,火灾事故调查作为消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包含认定事故原因、损失及定性等程序,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政策性很强的基础性工作。在面对存在生命和财产遭遇到损失的火灾新闻时,就要求我们采写时,要做到客观而真实,具体起因、损失最好采纳有关部门的权威意见,不要给有关部门深入调查和读者心理带来负面影响。
选择最佳角度。生活中有很多突发火灾,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很平常很普通的事件,如果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去报道,就是一篇“填版面”的、可发可不发的新闻,既无新意也不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如果改变思维,寻觅最佳报道角度,也许会取得与众不同的效果。
2009年7月30日,海南多家媒体以“电单车自燃烧成废铁”为主题报道了海口市龙昆南路人流量很大的菜市场路口,有一辆电动车自燃烧成废铁的火灾事故,并且都是常规采写,角度大同小异。根据报道内容和现场图片,广大读者可看出火灾发生过程中,有众多的路人和围观者;但是,这起小火灾却是在消防人员赶到后才扑灭的,灭火过程用时不到两分钟,可见,这火本来不难扑救,只要一个灭火器甚至两桶水就能解决,可周围没有一个单位或路人乐意出手,非要等到消防员来扑灭,真是让人感叹万分。火灾虽小,但其反映出的问题却不小,“一人有难,众人围观”并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
如何选择最佳角度和定位,将一条小事件写出有价值的新闻?笔者认为,如从逆向角度思考,反映出旁观者的麻木,其价值和效果将与众不同,并将起到弘扬社会正气的作用。有时,做到鞭挞麻木、指斥丑陋,也是优秀新闻的意义和价值所在,这样新闻效益就实现了最大化。
注重人情冷暖。现在消防部队各个基层中队都有自己的通讯员,他们平时会向媒体供稿发表,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树立消防部队服务人民的良好形象。不过,通讯员来稿有时也需要我们深入挖掘,提炼出生动感人、贴近生活、可读性强的新闻,将报道向纵深化转变。
2007年12月5日,笔者收到一篇通讯员发来的300字消息通稿,内容是海口市龙华区山高菜市场一间两层高的出租屋凌晨发生火灾,消防人员及时扑救,最后还一笔带过母亲抱小孩跳楼一事。笔者和同事对最后一句内容感到眼前一亮,立即向主管领导报选题,并深入挖掘有效信息。随后我们重返火灾现场走访目击者、到医院寻找当事母亲,终于挖掘到“母亲抱孩子跳楼”的全面信息:情急之下,一位母亲为不使两个月大的孩子受到火灾的伤害,用被子卷着孩子跳楼,并舍身保护孩子的安全,结果母亲受伤而孩子则无大碍。虽然我们不提倡在火灾中盲目选择跳楼逃生,但因事发太危急,谁都可以理解这位母亲焦急的心情。次日,《海南特区报》“今日关注”栏目刊发了笔者采写的以《火海中母亲抱婴儿跳楼——丈夫率先跳楼接应;夫妇二人均腰I压缩性骨折,儿子无大碍》为题的报道,那份伟大的母爱,那种不放弃的希望也感动了读者;同时,灾难中的真情也告诉读者,怎样更好地规避灾难,珍视生命。
贴近“三农”。近几年,中央对“三农”的扶持政策及投入都很重视,畜牧业作为大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对农民增收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对畜牧业这一块的扶持力度也在逐年加大,搞养殖的农民朋友都享受了不少优惠政策。但是,少数人却对此产生了依赖,甚至疏于进行消防安全防控,导致灾难发生造成财产损失。
2010年3月24日凌晨,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丁村4家养猪场火烧连营,导致40多头生猪被烧死,60多头猪被烧伤或“失踪”,其中一养殖户几万元卖猪款烧成灰烬。这样的事故在海口市并非第一次发生,在此之前,距离现场几公里外的龙华区山高村几家养猪场也发生过类似事故。为何会连续发生这样的火灾?为何没有引起养殖户的重视?笔者现场了解到,养殖户不仅疏于进行消防安全防范,还对政府有依赖感:这些养猪场猪舍简易,养殖户使用明火,没有任何消防设施,存在极大的消防隐患;养殖户没有买任何养猪保险,或者没有投保家庭财产保险,无法在灾后得到保险公司的赔偿。事发后接受采访时还说:“没事,政府应该会管我们。”这种真实的表述,阳光的一面是百姓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灾害面前不低头的决心,但另一面是不是也有一种理所当然的依赖心理呢?
在采写这类报道时,有关部门的救灾内容固然重要,但更应侧重于呼吁农民朋友对此引起重视。作为媒体,应该深度解读:走政治化、行政化的救灾之路固然重要,走市场化的救灾之路更重要;自力更生为主,外力援助为辅,永远是天理正道。
关注弱势群体。火灾的危害性不能简单地一说了之,尤其是对于弱势群体,火灾将给他们带来致命的打击。比如孤巢、独居的老人,行为能力和自我防护能力差,遇到火灾后不能正确处置和及时逃生,悲剧时有发生。海口市消防部门统计的有关数据显示,近几年来弱势群体已成为火灾中最大的受害人群。作为社会和政府,如何切实保障弱势群体的消防安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2009年9月至12月,海口地区连续发生几起弱势群体老人死亡的火灾:9月22日,海南师范大学宿舍区怡园5栋某单元201房发生火灾,一名独居的七旬退休副教授身亡;10月21日,海口市美兰区演丰镇谭德上村一民房发生火灾,一名八旬孤寡老人身亡;11月3日,海口市海甸岛三西路邦墩里一民宅楼顶简易房起大火,一名88岁高龄的老太不幸身亡;12月20日,海口市桂林洋开发区长丰队后福村发生火灾,一间瓦房起火后很快被烧毁,独居在此的一位七旬五保户老阿婆不幸身亡。这些老人虽尚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但生活环境差,反应迟钝,记忆力差,安全意识淡薄,他们既缺乏火灾防范知识,又缺乏火场逃生能力,成为火灾最直接的受害者,弱势群体的消防安全环境相当严峻。如何保护弱势群体在火灾中不受伤害,已经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一个话题。
出于媒体人的责任感,笔者在《海南特区报》上刊发的以上火灾事故报道,除了多次分析火灾的成因外,还提出了相关防范措施,期盼能引起全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环境,政府、单位、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弱势群体创造一个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多部门齐抓共管,建立弱势群体消防安全防护网络;加强消防宣传,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笔者认为,这样的报道,才可能成为一篇有价值的、成功的报道。
传播科学扫除愚昧。传媒要传播科学,记者更要成为反对迷信的勇士。有时,火灾报道能透过某种社会现象的表象看到其实质,要消除迷信因素,使报道得以升华。2010年2月22日,位于海口市美兰区海秀路金山酒店608室的易学研究风水命名咨询预测中心突发火灾。该“算命公司”平时给人占卜风水,自己却没算到自家店里会有火光之灾。次日,海南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通过个案提醒广大读者,自觉远离封建迷信。在当前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扫除愚昧迷信,崇尚科学文化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媒体应向受众输送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深入广泛宣传普及科学文化知识,鼓励受众理直气壮地与各种愚昧迷信活动作斗争,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崇尚科学求真,破除愚昧迷信”的良好氛围。
总之,火灾新闻凡是能报道其本质,让读者在阅读中吸取教训,并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学习到防范措施,都可以视为一种写作技巧,只有把握好这些写作技巧,才能采写出一篇好的火灾报道,承担起媒体的社会责任。
(作者单位:海南特区报社)
编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