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原因探析

2011-12-29 00:00:00衣吟方黄世英
北方经济 2011年22期


  摘 要:银行业作为金融经济体制中一个特殊的行业,一直广受政府以及社会各经济团体的高度关注。近几年我国对银行商业化的改革在持续进行中,信贷资产质量好与坏是商业银行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稳步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但是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沉积的现象一直没有改观,这就需要我们继续改善。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然后主要从6个方面分析了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原因。
   关键词:不良资产 商业银行 存在问题 产生原因
   一、引言
   银行业是一个特殊的以经营货币为主的行业,其风险也是与生俱来的。主要有信用风险、经营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其中信用风险是最主要的风险。乔万旺(2002)指出,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承担着社会约65%的贷款,因此当前最主要的金融风险是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不高。在中国银行业中,商业银行的资产分为许多种,其中包括国外资产、储备资产、对中央银行的债权以及对企业和居民的债权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债权。而信贷资产只是债权中以贷款形式表现的部分,同时银行资产绝大部分是由信贷资产组成的,因此,信贷资产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银行的发展,而通常是用不良资产这一指标来评价和反映银行信贷资产的质量。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银行对不良资产做出相应的处理,然而据付桂玲(2003)资料显示,2001年底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仍高达25.84%。同时彭飞霞(2002)指出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并没有随部分不良资产的剥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多年来形成的巨额不良资产是阻碍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据调查,在2009年世界排名前20的银行(不包括未提供数据的银行和中国的银行),平均不良资产率为3.2%,而中国4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高达20%左右。
   二、不良资产的研究意义
   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主要支柱产业,在银行体系中占主导地位,其资产质量是关系到银行生存、以及金融业稳定发展的核心问题。然而,我国的银行几乎都面临着不良资产比例较高的问题。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也是银行资产的一部分,是指那些处于不良经营状态的、不能给商业银行带来正常利息收入的、不能正常收回本金甚至已不能收回本金的银行资产。如何正确、快速地解决银行不良资产是我国银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商业银行有巨额的不良资产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解决不良资产一直是一个焦点问题,我国为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也做了很多努力。早在1998年我国财政部发行了2700亿的特别国债来补充银行的资本金,在1999年成立了4家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长城、信达、华融、东方)收购了近1.4万亿的银行不良资产,这些方法对降低银行不良资产有很好的作用。然而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到2003年,按五级分类法计算,银行不良资产达19168亿之多,表明银行的不良资产并没有因国家政策的实施而解决,仍是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尤其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商业银行不仅要面对自身所存在的问题,还要应对外资银行的冲击,因此如何解决不良资产愈加迫切。
   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
   早前有关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问题并不向社会公众公开,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从2002年起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才逐步趋于公开化。我国商业银行相对来说起步较晚,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才有国有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金融经济市场的不断扩张,我国商业银行的规模也在迅速增长,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越来越多,存贷款规模也在不断的增大,加上近些年一些地方性的商业银行相继成立,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快速发展。虽然商业银行不断发展,信贷资产不断增长,但由于在经济转型时期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以及银行内部的管理问题,在正常的银行贷款中也蕴含着一定的风险问题,商业银行信贷安全仍是需要关注的焦点。
   以下数据具体表明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状况:
   (一)中国银行
   2009年底中国银行的资产总额为87519.43亿元,负债总额为82065.49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25.82%和27.00%,不良贷款余额747.18亿元,不良贷款率1.52%。
   (二)中国农业银行
   2009年1月15日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中国农业银行改革进入新的阶段。截至年末全行总资产88825.88亿元,其中各项贷款41381.87亿元,负债总额85396.63亿元。
   (三)中国建设银行
   至2009年底,中国建设银行的资产总额为96233.55亿元,较上年增长了27.37%,负债总额为90643.35亿元,较上年增长了27.88%,不良贷款率为1.50%。
   (四)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拥有16227家境内机构、203家境外机构,以遍布全球的代理行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渠道向2.59亿个人客户和412万家公司客户服务,基本形成了跨市场的国际化经营模式,在商业银行业中保持领先的地位。至2009年末,全行的资产总额为11785.05亿元,负债总额11106.12亿元,不良贷款率1.54%。
   四、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
   我国的商业银行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商业银行常年来累积了大量的不良资产。从外部的社会经济环境、金融市场体系、政府政策及法律环境,到商业银行内部的管理体制、信贷程序及风险控制,一系列的因素相互影响,共同造成了商业银行现今的局面。
   (一)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落后于企业改革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生产经营在按计划运行,但银行体制的改革没有跟上企业改革的步伐,这使得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造成银行信贷资产的运用不能真实反映市场的真实供需关系。
   (二)没有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我国的社会信用状况不好,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产生也有一定影响。社会信用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转的基础,社会信用环境的好与坏是分辨市场经济是否完善的重要标志。然而,我国的社会信用制度不健全,导致社会企业受之影响也缺乏良好的信用环境,商业银行在对企业放贷时的风险增加容易形成不良资产。
   (三)地方政府干预
   地方政府的投资也是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保持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保证就业率、维持社会稳定,地方政府需要扩大生产、增加新项目等投资活动。然而,地方政府的投资带有盲目性,一心追求规模的扩大带来经济利润而忽视了自身的财政实力。在地方政府资金实力不足的情况下,为实现自身的投资需求就需要商业银行向政府进行资金援助。由于地方政府的投资有一定的盲目性,没有长远的发展计划,很多的投资项目在完工后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不足以偿还银行贷款,最终用于投资的资金由银行承担,从而形成银行的不良资产。而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依然存在,周而复始,因地方政府投资形成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也越来越大。
   (四)法律保障不完善
   法律保障的不完善也是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之一。我国关于银行信贷的法律实施较晚,在此之前形成的一些银行信贷业务陋习依然存在,信贷工作人员对相关法律的认知能力不够强,在业务操作中可能会违规操作造成银行信贷风险。
   (五)银行管理缺陷
   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体制仍旧是按级管理、依照行政区域设置分支机构的老办法,这就造成我国商业银行管理层多,分支机构多,员工多,业务混杂,办事效率低、成本高。商业银行应要求“审贷”分离,各有独立的部门进行业务的办理,这两个部门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这样才能保证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优质进行。然而经过多年的改革,我国商业银行仍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审贷”分离,也没有专门的风险控制部门,这使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体制仍不能达到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增加。
   (六)贷后管理不完善
   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轻视贷后管理的现象,对贷款的贷后检查过于敷衍。现在已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而商业银行对贷款的使用信息仍不能及时监控,对企业的贷款后资金用途的跟踪监管只停留在分析企业的各种报表上,不能发现企业实际的经营问题,及时防范风险。商业银行对企业有没有按合同使用贷款资金缺少必要的监督,导致银行信贷资产被用作其他用途,甚至于高风险的投资项目中,直接导致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增加。
   五、结束语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业界的一个特殊行业,也是我国金融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不仅能够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持续经营与发展,对国家金融和国家经济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是由来已久,也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在旧的体制改革中遗留下来的问题,以及社会、企业、银行等各方面的因素错杂复杂,共同造就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增多的现状。虽然国家及商业银行已作出多种努力来剥离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并且已初现成效,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致使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一直呈现增加的趋势。对此,笔者建议,在综合分析导致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各个因素之后,要具体原因具体解决,最终提出有效的措施,从根源上解决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乔万旺.对监管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认识与思考[J].华北金融, 2002(7)
  [2]付桂玲.改善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之我见[J].海南金融,2003(1).
  [3]彭飞霞.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难点和对策[J].西藏发展论坛,2002(5).
  [4] 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