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器乐教学

2011-12-29 00:00:00谢婵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1年6期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器乐演奏对于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创造能力及可持续发展的情感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对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对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脑、眼、手、脚各个器官的协调运动和配合,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认识力及良好个性心理品质方面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课程标准》也指出:器乐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生理上分析,学生在演奏器乐时,美妙音乐影响其情绪,情绪又影响着荷尔蒙的分泌,进而影响大脑分析能力和记忆能力。由此可见,通过演奏美的音乐不但能影响和激发学生的情绪,促进智力的开发,还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那么,在器乐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得既轻松又扎实呢?近几年,我尝试了以下几点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示范性
  课堂器乐教学同其他的课一样,十分注重示范性。这是器乐教学新授课中常用的基本教法之一,是教师结合乐曲,简介乐器的特点和基本演奏的方法,主要通过教师本人对器乐演奏的姿势、指法、呼吸等要点进行规范性的操作表演,既使学生能够通过看和听直观性地了解该乐器,又能及时纠正学生错误;既方便、灵巧、有趣,又能立竿见影获得器乐教学实效。因为小学生的模仿力很强,再加上他们对教师有着很强的信任感,因此在教授乐曲前,准确、优美的示范是很必要的。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来激发学生学习乐曲的兴趣,并给学生一个初步的感知认识,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二、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的家庭熏陶、音乐天赋、音乐素养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而他们学习的感悟力也会有所不同。如果统一要求,学得慢或者学得不好的学生就会感到着急、困惑,甚至会有一种畏惧的心理,以至于对学习失去信心。如能因材施教,对每个学生不同程度的进步都能热情鼓励,就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练习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演奏好一种乐器,不经过持久刻苦的训练是不行的。所以在课堂上,应侧重让学生练习。教师在进行细致的示范讲解之后,就应让学生反复地模仿、练习,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技能。
  四、个别辅导
  有的教师经常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练习,意在让学生各取所需,针对自己的不足多加练习,这样的做法是必要的,但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更重要,因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对教师的讲解不一定能够领悟得透彻,所以,在自由练习时,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足,如不及时纠正,就会形成习惯。针对这种情况,只有通过个别辅导,解决不同学生面临的不同问题,才能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
  五、寓教于乐
  心理实验表明:小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不长,而且不稳定,有趣的东西常常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于是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把游戏引进课堂。这种方法是常用的器乐教学方法之一,能融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以寓教于乐的方式,通过玩玩唱唱、吹吹打打,使学生从中获益。
  六、培养审美情感
  在音乐情感中,审美情感主要是以丰富的情感体验为基础,让学生对不同文化内涵、体裁、风格、流派等的音乐作品进行情感体验,而器乐作品往往在这些方面表现得更为丰富、广泛,因为没有歌词的缘故,所以更强调审美情感的作用。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詹姆斯·莫赛尔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的体验音乐的桥梁。”在器乐教学中,教师若只顾及技术技巧层面的东西,而忽视了对音乐审美情感的启发和培养,将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因此,我们不要走“重技轻艺”的教学道路,音乐作品中有许多生动的音乐形象和丰富的情感,不是仅靠娴熟的技术技巧展现的,还要有恰到好处的审美情感因素的配合,获得两者的完美统一,实现演奏价值。
  七、舞台演奏能力的培养
  学生学好了一种乐器,肯定会在不同的场合演奏,因此,从小培养学生很好的“台风”是很必要的。教师应从基本姿势、基本演奏技巧、表情、舞台形象等各方面进行引导、培养。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对今后的演出得心应手。
  事实上器乐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它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愉快的音乐教育价值。可见,器乐教学是多么重要。当然,器乐教学的方法、形式还有很多,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去发现、实践。以上几种乃浅见,愿与各位同行商榷。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