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有效体能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2011-12-29 00:00:00郁坤玲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1年6期


  体能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它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等。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体能”一词如雾里看花般若隐若现,代替它的是“自主健体”、“健康第一”、“兴趣运动”、“师生互动”等一个个全新的体育教学理念。不经意间,不少课堂就出现了只求学生动起来,不求掌握体育知识;只求学生走过场,不求体育体能的提高;只求学生欢快,不求运动负荷实效的现象。这就是“主体教学”、“快乐教学”吗?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把体育课上成休闲课、游戏课、活动课,这是对新课标认识上的严重误区。经过多年的学习、实践与反思,我认为:在情境中提高体育锻炼的兴趣,快乐中增添体育锻炼的实效性,思考中奠定终身锻炼的基石,将是低年级学生在体育课堂有效体能发展的根本。本文尝试用二年级教学实例《传球乐》第一课时,从实践教学层面对新课程背景下有效发展学生体能进行浅解读。
  低年级学生的脑功能发育尚处于“飞跃”发展的阶段,大脑神经活动的兴奋性水平较高,直观模仿能力和表现欲较强,形象思维占据主导,但注意力不够持久。传球乐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是简单的“手递手”——实心球传接动作,本课学习主要为更高学段学习“推、抛实心球练习”打好基础。因此,本课时让学生第一次接触实心球,让学生喜欢,是教学中的第一要义。教学中,始终围绕一个“乐”字,让学生们在乐趣中熟知球性,掌握动作;在多种传接球练习过程中,体验乐趣,发展体能。
  一、在律动中感受乐趣——轻松感知体能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教学中,让学生从心底喜欢实心球,充分利用爱好并发展为体育兴趣是关键。课的开始由教师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它将和我们一起做游戏。”由此让学生认识实心球。配乐《大家一起来》节奏操,师生共跳“球操”:持球原地踏步、伸展运动、扩胸运动、腹背运动、环绕运动。让学生在律动中熟知实心球的“脾气”,正确掌握拿起、握住、转动实心球的技巧,为随后的教学活动提供了适宜的背景,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学习中,实心球悄然融进了学生们的心灵,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小伙伴”。在课末,随着音乐《蒲公英》边唱边做四人小组滚球、拨球动作,学生在熟悉的音乐伴奏下,感受节奏,感受实心球的动感,手指、手腕、手臂的灵活性与力量度均在不知不觉中得以轻松有效地发展。
  二、在思维中探求乐趣——自觉体验体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体育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和启发,充分调动学生体能学习的积极性。我们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与体能,更要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只有真正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才能让学生获得主动发展成为可能。教学中,首先要营造一种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民主、平等、尊重和赏识的人际关系,才能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敢于发表自己对相关运动体能的见解,从而拓宽学习思维的空间,诱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灵感。
 2Nv5KBi1XqR9Zl3m72WLeA== 教学伊始,当学生刚刚接触实心球时,让学生自由交流:“看着手中的球,说说自己怎么玩?”一时间,学生畅所欲言,玩法千奇百怪,教师适时提醒注意安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实心球的印象,在七嘴八舌中,形成了如何“玩”的共识,让学生真正走进了课堂。课堂尾声,在学生充分体验传球乐趣之后,抛出话题:“看着手中的球,想想以后会怎么玩?”引发学生思维:“自己玩,像艺术体操中那样在身体各部位打转儿。”“和家人玩,帮助他们锻炼锻炼腰部。”“和同伴玩,看谁的花样多!” 通过简单的交流,将体育学习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知道,体育运动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运动。
  三、在迁移中增添乐趣——充分运用体能
  低年级小学生心、肺、骨骼等均未发育完善,建议以柔韧和灵敏练习为主,多采取游戏的方式,尽量减少力量练习,少做耐力练习。同时,低段学生学习兴趣性高,稳定性差,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时要经常变换教学方法,多采用游戏、比赛等教学方式,保持学生的兴奋度。
  手递手传递实心球是一个看似无味的教材,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很容易掌握。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快乐传球的过程中发展体能呢?实践中,可将实心球与体操垫子结合使用,垫子上的实心球不易滚动,减少了安全隐患;游戏中学生利用垫子完成传接球练习,化散乱为稳固;在垫子上滚、花式传接球,化枯燥为兴趣;利用垫子搭成高矮不平的“土地”进行“抢收抢种”游戏,化抽象为形象。拓展教材的深度,引导学生从基本掌握,到改变身体姿势的拓展练习,再利用游戏进一步巩固动作。深华的体能传授,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感受魅力,学得有趣,练得有味。
  四、在情境中发展体能——全面发展体能
  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一门课程,如果离开了体能这个“基础”,提高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无疑是“空中楼阁”。 本课根据二年级学生想象丰富、形象思维能力强,易情绪化的特点,将课余活动和生活经验融入体育教学中,为适应社会提供了良好素材。学生将垫子布置成高低不平的“土地”,绿色的球为“种子”,红色的球为“庄稼”。通过比赛,结合讲解示范、语言激励来强化和巩固学生接球动作,发展学生跑、接、传的综合能力,体验传球的乐趣,相机发展跑的能力。培养学生不怕吃苦、勇敢向前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互相合作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让学生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心理也能健康成长,达成以“身”促“心”,以“心”健“体”的课堂教学目标。
  本课练习,学生学得有趣,练得有味,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掌握、拓展了传接球动作,发展了学生的力量、柔韧、协调和速度能力。为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打下了不可或缺的根基。
  (责编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