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堂因“补充”而丰满

2011-12-29 00:00:00沈鑑鹏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1年6期


  “中国的教育比较重视灌输式,美国的教育比较重视启发式,中国学生应试解题能力强,而美国学生则注重动手实践与创造能力。两种教育理念,两种教育方式,结果截然不同。中国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场上所向披靡,而美国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几乎占总数的70%。”——杨振宁
  这两种理念,我们认为不能绝对化,更不能孤立地去看待。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为我们积淀了丰富的知识,这些知识需要我们代代相传,但是每个知识、结论,我们不可能件件去体验,每一个知识点未必需事事去体验一番,以展现其发生、发展等的变化过程。因此,用讲授法把结论告诉学生也不失为一种基本的教学方法,为此,教师重视学科知识的讲授也无可非议。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的理念有了一定的转变,开始重视启发探究,重视探究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但学生难以获得系统的知识。现行的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内容广泛、涉及面广,实践性、科学性较强,它在学习方式上,比较适合于自主式、探究式和合作式学习。为此,我们认为:科学学科的课堂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较多的科学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就必须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把生活中鲜活的事实“补充”到课堂中,让知识与体验探究有机地结合。
  1.丰富孩子们在课堂中的体验活动
  如果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在科学课堂学习中都能够得到成功的体验,那么,他们就都能得到发展。学生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是感性的,创设体验性学习活动,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科学课堂体验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置身于体验活动中去亲历、感受、体验、领悟与反思,用感官和认知直接去感受和把握,这不仅仅可以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知识形成过程、获取知识,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体验活动中形成一定的生活技能,促使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不断地、和谐地发展。
  (1)在联系生活实际中体验
  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是知识。科学课堂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有机地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现实的生活情境,并精选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材料,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置身在自己的生活情景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学会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来解决身边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科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我们通过运用科学知识能较好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科学情感。
  (2)在动手操作中体验
  思维从动作开始,儿童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是在动口、动手的实际操作中体验的。通过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索与思考的环境,使他们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3)在实践活动中体验
  开展“我为城市美容”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美化城市出力,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有的小组当语言医生,上街消灭错别字,有的小组当保洁员,打HJmr6qWULLf3pwTxmBFbqQ==扫新村道路,有的小组当监督员,寻找周围的污染源,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的活动情况和体会,并形成书面报告。
  总之,体验活动作为科学课堂中的一种有效“补充”,需要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们在体验中思索,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在思索中创造,以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亲历体验,在体验中让学生获得成功。
  2. 丰富孩子们的探究活动
  探究是儿童的天性,探究活动以自主为特征,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从而提高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并为自己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1)分层组织科学课堂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课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活动对提高学生全面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其他的方式、方法不可替代的,是发展学生全面科学素养、实现课程目标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创造条件,安排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充分准备好材料等,为学生探究提供便利,让学生主动参与,亲历过程,自主地、充分地、有效地开展活动,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2)开发科学课外探究活动,提升探究层次和实效
  在科学课堂上,探究教学是一种用时较多的教学方式,但课堂上注重探究的某些要素多,自主、完整的探究少,加上课堂上的探究中多少还存在“表面化”、“形式化” 等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进行科学探究,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注重课内探究的同时,还应加强引导学生对课外探究活动的组织,将课外探究与课内探究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课外探究作为课内探究的补充、延伸和拓展,以切实解决教学内容与课时紧张之间的矛盾。
  课外探究活动的开展,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可以充分地挖掘学有余力学生的潜力,以彰显他们的个性与特长,强化科学探究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的培养,使他们能更进一步领悟科学探究方法。
  将小学生的科学课堂教学融入学生生活中,在教师的组织、协助及学生间协作、互助下,学生在生活实践活动过程中充分体验探究,在体验探究中逐步丰富生活的知识经验,培养起积极对待生活的态度,提高适应创造生活的能力,形成规范健康享用生活的行为,促使小学生科学素质的整体构建,为使他们将来人人成为合格公民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