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诗教学尽显灵秀之美

2011-12-29 00:00:00盛晓红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1年6期


  语文课程非常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把“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古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精练的语言、和谐的节奏、丰富的情感、悠远的意境,达到了令后人难以企及的文学高峰。多学习一些古诗,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有效途径。如何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小学语文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必须重视的问题。下面,本文结合实践,浅谈古诗的一些教学方法。
  一、简介背景,置身意境
  古诗往往是诗人寄意、抒情、托物言志的创作。我们可以通过简要介绍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让学生置身于诗中的社会生活环境,从而扣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共鸣。如教学《锄禾》这一首诗时,通过联想引入法,先让学生朗读在幼儿园学过的儿歌:“一粒米,不容易,农民伯伯费力气。小朋友,要注意,吃饱不要掉饭粒。”“白米饭,喷喷香,农民伯伯种的粮。小朋友,要爱惜,浪费粮食不应当。”再让他们讲讲粮食是怎么来的。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的插图,解释这一首诗。学生以儿歌为根据,联想到这首诗的内容,又参考了插图图意,很快就领会了这首诗的主要意思,感受到农民伯伯在炎热的天气下劳动的艰辛,懂得了应该珍惜粮食,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进而树立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
  二、突出关键词,疏通语意
  在小学古诗教学中,要让学生会认读,会写会记,准确掌握字、词、句,不能随意增添、漏字或改动。例如教学《山行》,诗中“停车坐爱枫林晚”,句中的“坐”字是“由于”、“因为”的意思,不能误解为“坐下”。这样古今异义的词,在疏通语意时,都要加以说明。又如《泊船瓜洲》,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既点出了时令正值春天,又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把形容词用为动词,是“吹绿了”的意思。春天来了,草木萌发,隔着江面远远望去,不能一枝一叶都看得清楚,只觉得绿茵茵的一派生机,惹人喜爱,引人遐想。为了用好这个“绿”字,诗人王安石反复推敲斟酌。一个“绿”字,使得全诗意境色彩焕然,生机勃勃,可以说是“一字千金”。古诗中有些字和词是小学生难以理解的,抓住这一教学环节能为学生学好古诗打好扎实的基础。
  三、重视理解形象化的语句,展开联想和想象
  古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常用拟人、象征、比兴等表现手法表现可感的形象,用来传情达意。要使学生生动地理解古诗的诗意和思想感情,就要重视对这些形象化语句的理解。首先要抓住能表达全诗思想感情的语句,例如杜甫的《春望》中,“感情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就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含义是:自己为国家残破和家人离散而伤感,看到春花烂漫反而使自己流泪;听见众鸟和鸣,反而使自己惊心。通过对这句话的反复阅读、反复理解来体会作者的感情,然后教师恰当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四、点击动画,体会情趣美
  有些古诗非常贴近儿童的生活,其情节有趣、生动。如袁枚的《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整首诗朗朗上口,讲述了一个放牛娃在放牛过程中的小插曲,突出的是“意欲捕鸣蝉”的情趣。学生读通古诗后,可让其观看根据古诗意思制作的动画片:“夏天的傍晚,太阳已不那么刺眼,放出柔柔的光。树林深处,远远地望见一个身影。噢,那是放牛的牧童!瞧,他戴着斗笠,身穿黄色的无扣马夹,赤着脚丫,坐在摇摇晃晃的牛背上……树上,有一两只蝉儿在‘知了,知了’地叫着,那牧童手中摇晃的柳条儿忽然停止了舞蹈,静静地呆着,那头黄牛也乖乖停下了。牧童的眼睛久久地盯着树上的蝉儿,他想抓住它……”在剧情的感染下,学生会饶有兴趣地把故事说给学习伙伴听,想象着自己就是那放牧的儿童,天真活泼的童趣尽显无疑,古诗的大意自然迎刃而解。
  五、注意引导,领会意境
  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小学教材中的古诗有相当部分是描绘祖国山水风光的写景诗。这些诗通过诗人眼前景物的传神写照,自然地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大自然的美丽风光触发了诗人的情思,诗人借景物以抒情言志,构成了诗的意境。所以,教师在讲解古诗时,要特别注意这种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物我一体的特点,使学生感受到古诗的意境美。古诗中的情景交融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一种是作者在某种情境中突然有感而发,以描写所处的情境中的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意,抒发感慨,以达到情境交融(如《题西林壁》等)。一种是作者本身有强烈的感情,带着强烈的情感去观察事物,把自己的感情注入其中,又借此抒发感情(如《望庐山瀑布》等)。还有一种就是托物言志,作者通过歌颂某种事物,如某种植物(如《墨梅》、《竹石》等),将它拟人化,以它的某种特征来比拟人的某种品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时,要注意把握“诗眼”。诗眼是借人眼为喻,是诗中最能开拓题目意境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是足以使整首诗生辉、发亮的焦点。诗眼在整首诗中一般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把握诗眼,是体会意境必要的前提。诗眼一般分为两类:单句中的“眼”和整首诗的“眼”。单句中的“眼”是能使这个句子生动形象起来的最关键的字,如诗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整首诗的“眼”,就是指整首诗中最传神、最能使整首诗生动飞扬的关键句子,如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责编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