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语文教学肩负着双重任务,既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正确地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使其相辅相成,既教书育人,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享受“成长”,为健康成长奠定基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联系着学生的内心需要和生命成长,从而教育学生养成自信、谦虚、勤学、智慧、坚毅、勇敢等优秀品质,这些课文在小学课本中随着年级的升高,数量逐渐增多,如《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怀素写字》《好学的爸爸》《司马光》《鲁班与橹板》《乌鸦喝水》《小松树和大松树》《蘑菇该奖给谁》等,为学生形成优秀的个人品质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
1.为学生及早树立心中的楷模。
低年级学生对道德概念的理解模糊,不准确;高年级学生的道德认识逐步向准确、深刻发展,但对学生道德观念和远大理想的培养,必须从小开始。作为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优秀人物为学生树立榜样,使学生及早找到生活的坐标。如学生勤学、好学的品质养成,就可以从一年级下册《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怀素写字》《好学的爸爸》、二年级上册《要好好学字》《梅兰芳学艺》、二年级下册《“黑板”跑了》《学棋》等课文中帮助学生找到心中的榜样。学生坚强、勇敢品质的养成,可从一年级下册《骑牛比赛》、二年级上册《青蛙看海》《小鹰学飞》、三年级上册《第八次》《卧薪尝胆》《军神》等课文中找到心中的楷模。
2.为自己确定教学的尺度。
在成长类课文中,教师要能分清不同学段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低年级课文中涉及自我认知的主题比较多,如《北风和小鱼》《我应该感到骄傲才对》等。到了中高年级更多的涉及勤学、智慧、坚毅、勇敢的主题,如《推敲》描写了贾岛对诗歌创作的执著;《最大的麦穗》揭示了人生的智慧;《海伦·凯勒》表现了海伦·凯勒超乎常人的毅力与坚持。
二、触摸“自然”,为健康成长注入活力
小学课本中有些课文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往往要学生能够从中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征服自然的信念。
1.教给学生丰富的自然知识。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些课文向学生介绍了一些动植物的特点和大自然的景色,教师要通过这些课文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自然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如《小松鼠找花生果》让学生认识了花生果;《美丽的丹顶鹤》使学生了解到丹顶鹤的美丽与生活习性;《小动物过冬》告诉学生小青蛙、燕子、蜜蜂的过冬方法,这些课文在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能够了解动植物的特点。而《北大荒的秋天》《拉萨的天空》《西湖》等课文,教师教学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地方的独特风景。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对于一些描写优美风景的课文,教师要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如《九寨沟》《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三亚落日》等。
三、融入“社会”,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对于抒写爱国之情、亲情、友情、人与人之间合作交流、诚实互信等内容的课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培养学生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念,分清善恶美丑、是非曲直。
1.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情感。
亲情、友情、师生情是小学生情感的基础,教师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特别是家庭关系与亲密关系在学生的成长历程中占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在教学中给予极大的关注,教材中有表现家庭中长辈与晚辈间深厚亲情的,如《姥姥的剪纸》《月光启蒙》等;也有表现爱情与友情的,如《爱如茉莉》《掌声》等;还有相当数量的课文表现了师生情感主题的,如《一株紫丁香》《师恩难忘》等。
2.努力培养爱国奉献的当代精神。
教师在培养学生健康的亲情、友情等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这就要教师在教学中抓住爱国奉献题材的课文,精雕细刻,这其中,既有表现古代仁人志士的爱国情怀的课文,如《虎门销烟》《郑和远航》,又有反映当代革命领袖爱国品质的,如《在大海中永生》《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既有当代典范人物的爱国事迹,如《永远的白衣战士》《“闪光的金子”》,又有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深情,如《钱学森》《詹天佑》;既有战争年代的爱国激情,如《卢沟桥烽火》《歌唱二小放牛郎》,又有和平年代充满自豪的真情抒怀,如《升国旗》《我爱你中国》等。
四、了解“科技”,为健康成长培养科学意识和浓厚兴趣
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飞速的发展,竞争更为激烈,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要从小培养,这类课文在教材中不太多,教师要利用有限的资源,培养学生浓厚的科学兴趣。如《蝙蝠和雷达》《克隆之谜》《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等课文,都是学生熟悉而感兴趣、科技含量很高的文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浓厚的兴趣。
(责编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