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很多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将学生淹没于“题海战术”中,使学生只知道做数学题,而不知道数学与自己的生活到底有什么联系。久而久之,使数学课成为脱离生活的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枯燥乏味的学习使学生厌倦,甚至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因此,教师要找准两者的结合点,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用数学知识指导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就成为提高数学课程有效性的必要措施。
一、数学课堂生活化
摒弃“灌输型”课堂,将丰富多彩的生活引入数学课堂之中,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生活化课堂语言起到了创设情境、沟通情感的作用。因此,新课的导入必须力求生活化。如我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恰逢端午节将至,于是我就从生活化场景导入:“明天是端午节了,李奶奶到超市买粽子。商家都推出了粽子促销活动,同样牌子的粽子,‘永好百货’优惠价是每条2.5元,‘百汇超市’特惠价是25元10条,而‘百家惠’超市促销价是250元100条。到底是哪家的粽子最便宜呢?谁来帮李奶奶算一算,看看你们有什么发现。”问题一提出,马上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经过一番计算、对比,不但使学生感受到了助人之乐,而且直观地理解了商不变的性质。
课堂上,教师还可以根据儿童语言的特点,创编顺口溜、儿歌,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例如“笔算加减口诀歌:个位十位要对齐,加号减号不忘记。横线一定要划直,计算要从个位起。加法进1写下面,减法退1点上面。写数歌:写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写几,哪一位上没单位,用0占位要牢记。这些儿歌朗朗上口,好记易读,学生很感兴趣,有时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编一编,更进一步强化知识的积累。
二、教学素材源于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 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和学生感兴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