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由于教师对理念理解的深浅不同,我们的数学课堂在看似繁华的表象背后,潜藏着许多值得我们理性面对和冷静反思的现象,诸如过于强调情境创设而缺少实效,过于强调自主探究而缺少过程等现象。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率。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呢?
一、要关注课前
关注课前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实践证明,课前准备充分与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益。它对有效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所谓“几番心血一堂课”,就形象说明课前准备的重要性。笔者认为,有效课前准备要做到“三精”,即教材把握要精通、学情分析要精准、教学设计要精心。
教师作为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媒介,只有将所要教学的内容烂熟于心,课上才能有的放矢、得心应手。解读教材,应该从所要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入手,做到不仅研究要教内容的本体知识,而且更要研究与其有关的上位知识和下位知识,三方面兼顾,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在解读教材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如例题为什么这样设计,习题为什么这样编排,结论为什么这样引出,每道例题要求教师达到什么目标,学生的思路会是怎样的,课上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等等。
教学是师生的互动过程。教学准备阶段不仅要精通教材,还要精准地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经说过:“如果我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还原为一句话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因此,精准地学情分析,就是要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加以分析,找好学生的“来路”——已有的知识,现在走的路——目前学习的知识,“去路”——将要学习的知识,从而找准教学活动的起点,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使教学目标切合实际。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善于变为接受者,站在学生的角度提出需要学什么,怎样学,换位思考。
教学设计是在精通把握教材、精准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巧妙构思、精心规划的课堂教学活动。
总之,教学准备阶段必须做大量细致的工作。只有课前准备充分,考虑周全,在课堂实施教学设计时才能达到游刃有余的艺术境界,为低耗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二、要关注课中
课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1cc209ef63e22008205ef66e41381f59课中我们不能不考虑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学策略,因为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首先,该“粗”的要“粗”。如果在一节课当中,教师预先设计的活动“粗细”有别,那么学生思维的强度一定会存在明显差异。从某种意义上说,设计“粗糙”一点,能给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能给学生更大的思维挑战。设计“粗糙”一点,我的理解是对学生的要求不要过细,问题涵盖的面不要太窄,对教学的控制不要太苛求。
其次,该放手的就放手。教师该放手时要大胆放手,但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放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在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学生就学会了自主;多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学生就增长了勇气;多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学生就增长了智慧;多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学生就成为自己发展和成长的主人……
另外,该引领的要引领。新课程强调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绝不能降低和放弃教师教的作用。当学生遇到疑难时,教师要引导他们怎样思考;当学生的思路狭窄时,教师要启发他们怎样拓展;当学生迷路时,教师要把他们引上正路;当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要将他们引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三、要关注课后
教学反思不只是有效教学的一个环节,它是有效教学的保证。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做个有心人,反思的素材就有很多。在教育教学不断创新的今天,课堂教学面临着很多新课题,上一堂课留下一些遗憾在所难免,所以教师只要直面缺点,认真对待,对它们进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教学时改进、借鉴的资源。教师还可以写“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不妨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在教法上有哪些创新,在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在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然后思考: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不妨写写“再教设计”。这样,教师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为有效教学提供有力保证。
综上所述,有效是教学的生命,是提升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要实现有效教学,就需从根本上转变教的方式、学的方式,就是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自我期望及效果分析,不断改进教学,必能提高教学有效性。
(责编侯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