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效课

2011-12-29 00:00:00达芳红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1年6期


  我觉得要研究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于每节课后教师首先应问自己这样两个问题:1.这节课学生学到了什么?2.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没有或多或少的提高?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方面我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尝试。
  一、 增强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现在课堂提倡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大多数课堂中,我们都见到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让我们现在把焦点放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教师身上,我们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在做些什么呢?也许有些教师会说:“我也和学生在一起参加讨论。”那你是不是参与到每个小组呢?回答是:“不是的,因为那样时间不够。”针对这种现象,我们来听听北京师范大学卢咏莉博士是怎么说的:“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要走到每个小组去看,把小组变成一个你流动的过程,千万不要停留在一个小组,会指导的老师在合作时,他可以流走两次到三次,给每小组的提示各不一样,在你流走的过程中你要观察、听、看。”据此,我在本班进行了尝试,我发现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扮演好以下角色。1.调研员,在流走每个小组的过程,要记忆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快速地进行信息的整合。2.导演,在组织学生交流时,必须要决定好哪一组演员优先,哪一组放到最后,而且要创设和谐、轻松的氛围,让他们放松、自由自在的学习,让他们学习有价值的知识。3.主持人,因为有了和谐的氛围,学生们都畅所欲言,不发言的学生也发言了,而且说的都是自己真实的想法。有时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也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那么主持人(教师)要机智应对,在学生的回答中多几个追问,引发他们的再度思考,最后回归到教师的身份。我常常在思考:合作学习是不是每节课都需要?回答是“不是”。我在我们班发现经常在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大多数情况一致。于是我又尝试在课堂中观察学生,等到他们有合作的期盼时才组织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然后再到全班交流,没想到这样的效果还真不错。所以说,教师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方法是多样的,关键在于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提高课堂学习的时效性原则去灵活运用。
  二、 引领学生进行课堂反思
  在每节课快要接近尾声时,我都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下面请同学们在书上用一两句话写一写你这节课的学习收获。”而且,在学生完成自己的学习收获后必须要在全班进行交流。每到这个环节时,我发现每个学生先是静静地思考一会儿,然后在书上流畅的写起来。在交流中你会发现学生因自己理解、阅读能力的差异,他们的收获也是各有特点。如我在教学《神奇的书》这一课时,一名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写道:“书,您的家族庞大,您的家族通古晓今,您是人类知识的来源、精神的支柱、灵魂的营养,我要投入到您的怀抱变成精神的富翁。”下面是一名阅读水平相对比较弱的学生写的:“书好似一位魔法师,我以后一定要多读好书,这样我就可以不出门了解大千世界了。”从学生这稚嫩而又实事求是的话语中,教师能清楚地了解到每个学生各自提高了多少。我在备课中将这个环节称为“一句话反思”,学生们在接近课堂尾声时经过自己的思考,整理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再用自文字记录后与同学交流。这样一方面养成了学生勤于反思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也做到了读写结合,更有利于激发、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灵活、适宜、创造性地运用评价
  现在常有“你真棒”、“非常好”、“你真聪明”这种千篇一律的评价,而学生在频繁听到这类话语时,教师的赞赏在逐步贬值,甚至有些教师在不了解学生而给予赞赏时适得其反。于是,我在课堂中边琢磨边尝试,惊喜的发现让学生运用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来评价同学,这是一个很好的评价方法。以下是我在教学《一只小鸟》这篇课文的一个片断:
  师:谁能试着读一读这段的最后一句,读出小鸟歌声的清脆和柔美?
  (生1饱含深情的朗读)
  师:谁说说她读的怎么样,并且送她一个好词?
  生2:老师,我觉得她读得美妙而又动听,我听得如痴如醉,我送她一个好词“如痴如醉”。
  师:谁还能读一读?
  (生3大声、有感情的朗读)
  师:谁来评一评?
  生4:我觉得他读时不但有感情,而且声音清脆,就像小鸟的叫声一样,我们全班都被他的读书声吸引了,所以我送他一个词“一鸣惊人”。
  ……
  学生在受到精神激励后,在课堂中兴趣盎然、畅所欲言,同时也使我的课堂显得有情有趣,耐人寻味。此时,作为教师的我和学生们一样沉浸在成功的欢悦与幸福的课堂氛围中。我更为自己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而自豪。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为之感到幸福,在沐浴杏花芬芳的季节,我心中默念着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句,踏上了探索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新征程!
  (责编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