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效”当从问题设计开始

2011-12-29 00:00:00许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1年6期


  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教会学生重组新旧知识,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通过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和一些听课感受,感觉到在当今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问题的设计还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一、当前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中的几种现象
  (一)难
  教师教学问题的设计往往缺乏对学生的知识现状、年龄特点、年段目标和教材实际等方面的全面思考,在钻研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中都会无意识地将自我放在中心位置,这种情况下的问题往往难度较大,一味地想当然,课堂上教和学的思维容易混乱,出现断点,甚至“冷场”。
  (二)易
  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课堂,气氛十分热烈,教师与学生之间配合默契、流畅,教师的任何一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都不在话下,几乎不需要动脑筋就能说出答案,但是这些问题里又有多少是有价值的,就值得进一步思考了。
  (三)繁
  这种状况下教师十分关注对教学内容的钻研,往往设计一连串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生怕学生还有不懂的地方或理解不到位。但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对学生研究不够,可能出现上述的偏难或偏易;一方面对教学的重点把握不够突出,缺乏整合,繁琐复杂,教学效率较低。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这样的情况最多。
  (四)偏
  教学问题设计偏是指教师对教材挖的过深、过广,同时 课堂充满那些“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的提问式,提出一些小而琐碎的难题,让学生在一个个无聊的问号前疲于奔命,而又难以实现思考的价值。这些问题,也使课堂陷入一种庞杂而无序的混乱状态。
  二、针对这些问题,教学问题设计应当把握几个“度”
  (一)合适度
   当教师对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开始进行深入研究的时候,教师都有着统一的认识,就是合适学生的才是最好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所以在问题设计过程中,有意识地研究学生十分重要。而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表达能力等都不是天生具有的,需要长期系统的训练。在此过程中,教师绝不能随大流,一定要关注问题设计“合适度”的把握,因为你面对的是有差异的学生。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对怎样的问题才是适合的问题,往往认识不清。教学问题的设计犹如平坦大道、晴朗天空,任凭学生自由发挥,其实这样的问题和课堂表面上是生动的,但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它更多时候却是静止的,学生的各个方面得到发展了吗?或者得到最高效率的发展了吗?因此,“合适度”的根本意义在于问题设计中既要适合学生,又要超越学生。问题设计和应用的过程应当是动态的,即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
  (二)思维度
  怎样的问题才是思维度的,可能没有什么标准答案。但是思维度教学问题至少应具备以下两个特征:
  1.有一定思维容量
  所谓思维容量是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它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确保思维活动在一定范围内持久进行。
  2.有比较适宜的难度
  心理学表明,问题过易或过难都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思维活动。正如前文所述的“合适度”思考。那些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一定联系,学生知道一些,但是仅凭已有的知识又不能完全解决。也就是说,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产生问题,最能够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有效地驱使学生投入到学习中来。很多优秀的教师十分注重这方面的研究。
  (三)梯度
  人类认识事物总要经历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对于那些有一定的思维容量的问题,学生往往难以理解、领悟,教师应当采取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方法,通过组合、铺垫、架设台阶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平时教学中,我通常在课的开始会设计难度较小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继而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和价值的问题,帮助学生不断深入文本。
  (四)整合度
  语文教学讲一个“拈”的工夫,变“全盘授予”为“拈精取要”,教师拈的好,拈出一点,带出一个面。在学生常常忽略的文句中拈出几个关键词设计问题,但这里教师的“拈”,一定要独具慧眼,于无疑处生疑,还要拈出重点、拈出矛盾,这样驾驭课堂就能举重若轻、游刃有余。
  (五)开放度
  教学问题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能够引导学生走进课文、走出课文,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努力地解决问题。具有一定开放度的问题能够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索内需。当教师的一个问题出来时,如果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不能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时,学生的头脑中就会产生认知冲突,其实这种冲突是最宝贵的,它是诱发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原动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经常采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甚至是辩论。
  问题是学生学习兴趣的起点,学生探索的起点,学生求异思维的起点,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起点。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有了方向;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有了动力。有时在课堂节奏比较平缓、课堂气氛沉闷或课文“空白”需要“填补”时,如能投石冲开无底洞,燃起学生的求知的火苗,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就很可能形成教学的高潮。因此,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应当重视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掌握问题设计的方法,充分发挥它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
  (责编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