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是一种智慧,一种艺术,一种哲学,从头绪众多、内容纷繁复杂的语文教学中走出一条“简单、简朴、简约”之路,需要智慧、胆略和责任。笔者结合最近听到的几节课,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从纷繁的教学内容中理清一条主线
案例一:《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片段
1.自由读,思考,这位姥姥留给你什么印象?作者对姥姥怀有什么样的情感?具体表现在哪些语句中?在书上圈画批注。
2.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姥姥:心灵手巧、勤劳善良、舐犊情深
作者情感:敬佩、赞美、依恋、怀念
3.品读语言文字,体会作者情感。
(1)对姥姥心灵手巧的敬佩
①“一把把普普通通的彩纸……剪只公鸡能打鸣。”
(学生说体会,指导读出敬佩之情)
②理解句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2)对姥姥勤劳善良的赞美。
指名读有关句子。
(3)对姥姥的依恋之情。
学生交流相关句子。
(4)对姥姥的怀念之情。
朗读句子:“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说,走多久,……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指名读,配乐齐读)
评析:从课堂效果看这是一节不成功的课。问题出在哪儿呢?就出在“面面俱到”上。本课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和对我的浓浓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根据这样的目标,本课教学可以确定两条线:一是紧扣文中词语“神了”找出有关的句段,体会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二是品读课文7-13节,感悟姥姥和“我”之间浓浓的祖孙情。而姥姥的“勤劳善良”,“我”对姥姥的“敬佩、依恋”之情则可舍去,因为这不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学生理解并不困难。这样设计才能做到目标集中,任务单一,凸显主体,化繁为简。
二、用最简单的教学手段创造最佳的效果
案例二:《这儿真好》教学设计片段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座荒岛。
2.师拿着小熊的图片演示:小熊每天在荒岛上走来走去,走来走去,唉,真没劲!指导朗读第1节。
(二)学习第2、3自然段。
1.(师引读)云儿不说话,飘来飘去变成了一棵树。(教师把图片反转演示云变树)
2.师引读: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
①老师边在荒岛上画一棵接着一棵的大树,边叙述:这些树一棵挨着一棵,枝叶连着枝叶,这就叫“漫山遍野,绿树成阴”。
②指导朗读词语和句子,学生边读边做动作。
(三)学习4、5自然段。
1.除了小鸟,还有谁来了?(老师在小岛上贴上动物的图片)现在你就是岛上的小动物,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你为什么住在这里,这儿好在哪里?
2.老师继续在岛上添加小草,鲜花,水果等,启发想象,练习说话:这儿真好!有______,有______,还有______,真______!
评析:在上面的课例中,教师用简笔画创设了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新词“漫山遍野,绿树成阴”,还启发学生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说话练习。师生间搭建起交流沟通的平台,情趣融融……当然我们并非排斥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但要实实在在地从教学效果出发,考虑教学手段的运用。不要一味追求华丽的包装,有时最简单的手段也能创造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多一点“匠心”孕育每一节课的种子
案例三:《轮椅上的霍金》教学实录片段
师:女记者提出了尖锐的问题,如果你是霍金,你会怎样回答?(小黑板出示霍金的话:)
生:(群情激动,情绪高昂)齐读霍金的话。
师:你们想霍金会不会这样激动?
生:不会,因为他是“微笑”着说的。
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笑?
生:“平静,坦然”。
师:既然这样坦然,肯定不能像刚才那样读,应该怎样读呢?
生:(轻轻地,淡淡地)读霍金的话。
师:声音是低了,平和了,速度上还要注意什么?为什么?
生:速度要慢,因为他是用三个指头按键盘打出来的,所以不能快。
师:是的,每一句话虽然都是那样激动人心,但却是从霍金心底流淌出来的淡淡的、轻轻的、慢慢的声音。谁再来读?(指名读,生齐读)
评析:在上面这个教学片断中,学生的朗读在教者的三次点拨中由最初的情绪高昂地读,到平静坦然地读,又到慢慢地、从容地带着思考去读。仿佛不经意般,教者的匠心却可见一斑。看似平淡却又浓烈,越从容却越动人。那是园丁在精心培育着一颗种子,学生们通过这次朗读训练,收获了一颗“种子”,一颗“联系课文语境,揣摩朗读效果”的种子。如果我们每一节课都能在学生的心田里播下一两颗种子:“感悟的种子”、“朗读的种子”、“练习说话的种子”……日积月累,学生将能收获多少新芽呀!让我们的每一节课都怀着播种的心去钻研课文,寻找教材的特质,挖掘语言训练的点,那么,语文课堂教学离“简单”就不远了。
(责编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