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校,青年教师普遍对课题研究被动冷淡,其主要原因是“怕,太高深了!难,不懂怎么搞!累,没时间!烦,费时费力又费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校决定以开展微型课题研究活动为突破口,去除刚性的数量化管理,换成以人为本的弹性的人文化管理,通过人文管理微型课题,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微型课题是指教师独立或两三个教师合作解决一个具体的、较为微观的现实问题而确立的小课题。一学年来,我校对青年教师申报的14个微型课题的研究进行同步跟踪,实行人文管理,探索出了有效的微型课题管理策略。
一、课题研究启动阶段,给予理论支持
在申报微型课题前,先提供5个引领材料让所有青年教师阅读理解,它们分别是《什么是微型课题》、《学会选择研究课题》、《学会制订研究计划》、《学会查阅文献资料》、《掌握好研究方法和把握好研究过程》。对这些文本的阅读理解,使研究者对微型课题及其研究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教育科研知识的掌握让他们顺利地起步。一周之后,14个微型课题的申报表精彩出炉。学校仔细翻阅了上交的申报表,接着出台《2009年下学期学校微型课题的研究工作安排》,对微型课题的研究进度做了具体的提示,让每个课题依照提示,结合自己的需要制订了相应的研究计划。
二、课题研究实施阶段,给予引领提示
1.通过订立制度引领提示。10月中旬,我们分别制订了《微型课题研究人文管理办法》、《微型课题研究温馨提示制度》、《微型课题研究评估奖励办法》三个制度,推出管理的四个关键词:引领、提示、对话、服务。亮明了志愿服务者的身份,言明了我们服务的内容,彰显了人文管理的旨意。与制度建设配套,我们确定了微型课题研究温馨提示小组与指导小组成员的安排,说明了我们为其服务的诚心、决心与细心。
2.通过技术指导引领提示。一年中,我们先后进行了四个方面的课题研究技术指导,它们分别是有序整理微型课题研究资料、如何撰写研究案例、学做简单的问卷调查与分析、课题结题报告基本格式,这四个方面的技术指导均是依据研究者的需要而应时提供的,同时这四个方面又是微型课题研究者不可或缺的技能。有了这些实践指导,微型课题就成了可自己操作的教育科研。
3.通过对话交流引领提示。这一学年中,我们组织了两次外聘专家的零距离指导,三次内聘专家的发展性评议,一次微型课题研讨沙龙活动。外聘专家的前期,指导引领大家走进微型课题研究,后期指导引领大家深入微型课题研究,这种指导理论性、针对性、前瞻性很强,这种对话贴身有效。发展性评议是先有自评再有他评,而且每次都有友好互动对话平台。研究者的需要是可以各抒己见、直言不讳的,而我们的回应则是有求必应、温暖贴心的。而以“我与微型课题一同成长”为主题的微型课题研究研讨沙龙,让大家分享彼此的研究故事与精彩,丰富提升了研究者的研究智慧。
4.通过校本研训引领提示。一方面,我们以校本研训之“每月讲座”活动为载体展示微型课题研究,本学期就由陈可可等四位课题主持者作了展示,得到全体教师的肯定和援助。这一活动不仅呈现了课题研究者的风采,让研究者亮丽自豪,而且让其他教师了解到微型课题研究,分享到课题研究的经验,共同探讨了微型课题,感受到了微型课题的魅力。另一方面,我们让学科研训的“周周教研”及“课例研究”援手微型课题研究。起初,“周周教研”中的“四个一”(每周一句、每周一篇、每周一记、每周一问)都是围绕微型课题研究主题来安排的。教研活动中既有研究者的研究展示,又有其他教师的传经送宝。而三个教研组的课例研究以微型课题研究为主题,均由课题研究者承担,参与教师均在观课、议课时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经验。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课题研究者的自我展示能增进信心,同伴的互助能丰富经验。
5.通过表彰奖励引领提示。课题研究的表彰奖励会带来研究的动力与自信力。2009年下学期期末,我们根据《微型课题研究评估奖励办法》表彰奖励了7个优秀课题组,占整个微型课题组的46.7%;表彰奖励了24名课题研究先进个人,占微型课题研究者的61.5%。这次表彰奖励的面较广,给研究者注入了前进的动力。
三、课题研究总结阶段,给予细致帮助
首先,我们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对参与微型课题前后情况做了一次全面的摸底,为了解情况、改进管理掌握了详尽的信息。
其次,我们多次为研究者释疑解惑。一个学年中,就我个人而言,就接待过二三十次的课题研究的询问,我每次都是不厌其烦地作解释或毫无保留地讲经验。听说有一部分教师不会撰写微型课题结题报告,我打破计划,连夜赶做一次技术指导——《微型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为了规范操作,我们确定目录、给出扉页、定下装订地点等,一切为了教师的研究搭桥铺路。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一边帮助选题、保障支持、协管过程、做好评价;一边通过调查、采访、观察、分析资料等方法获取信息进行思考,对课题组的研究进程加强引领、予以提示,对出现的问题给以帮助,对产生的困惑给出建议,对取得的成绩予以奖励。所有这些工作从没有一次强迫,从没有一回指责,更多的是关怀鼓励、引领提示、对话协商。我们管理者成了课题研究中的“平等中的首席”。
通过近一年的微型课题研究,我们惊喜地发现,青年教师有了该做课题与想做课题的自我意识,有了能做课题与敢做课题的技术基础,从而引领青年教师走上了教育科研的幸福之路。
(责编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