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公共管理中文化教育管理的重要内涵之一。近些年来,人们摆正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也越来越意识到学前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基础与保障,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在农村,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仍有许多农村家长对于学前教育的性质、功能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理解,有不少不适应时代要求的观念与想法、做法,严重影响基础教育的顺利进行。本人在东三小学开展支教工作时,任教一年级两个班级的数学,对东三小学一年级学生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调研分析。
一、当前外来务工子女学前教育基本情况分析
我所管理的两个班级一共80个学生,据调查,本地学生16个,另外64个学生是来自6个不同省市的外来务工子女。我对他们的学前教育作了初步调查:32.5%的学生上过正规的幼儿园,接受过较好的学前教育;56.25%的学生上的是一些私人幼儿园,教育条件相对较差;11.25%的学生根本就没有上过一天幼儿园,在家由爷爷、奶奶带着,到了入学年龄就跟着爸爸、妈妈来到工作的地方直接入学读书。从上面调查分析的情况可以看到,目前农村儿童的学前入园率相对较低,特别在一些落后地方,农村儿童的学前教育甚至是零。分析表明,从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等诸方面考虑,外来务工子女学前教育任重道远。
二、当前外来务工子女学前教育具体现状分析
(一)城乡发展严重失衡,农村学生学前教育普及率低
目前,我班56.25%的学生上的是一些私人幼儿园,教育条件相对较差;另外11.25%的孩子根本没有上过一天幼儿园。大部分的农村幼儿由家中的老人监护,而家中老人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监护不到位,幼儿基本处于“放养”状态,极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如某位小朋友,刚到学校时连数字1、2、3……都不认识,学习非常吃力。
(二)学前教育设施落伍,一些私人幼儿园存在安全隐患
通过问卷调查,除各乡镇中心小学幼儿园为公办外,其余农村幼儿园都为民办幼儿园。在村级开办的幼儿园班级少,大班小班混合编组,不利于教学的开展。由于是乡办幼儿园,因此条件较差,不少楼房由民居改建,如“家庭作坊式”,存在场地狭小、光线昏暗、通风不畅、玩具不符合标准等诸多问题。同时卫生条件也堪忧,不但没有保健医生,还不能按时消毒,一旦发生流感等疫情,极易传播。
(三)专业培训教师很少,教师素质相对低下
据《全日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要求,全日制幼儿园教职工与幼儿的比例大约为一比六或一比七,但是调查中发现,我所在班级的农村幼儿、教师远远没有达到这个要求。大多数幼儿园教师没有经过专业培训,除个别是科班生外,大多是兼职,有的幼儿园教师由小学教师临时客串;一些民办幼儿园招一些高、初中毕业生充数,还有就是未经系统培训的家庭保姆式教师为数也相当多。
三、存在问题主要原因分析
(一)农村经济相对薄弱,教育资源分配难以均衡
调查中发现,部分乡镇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模糊,并没有真正把学前教育工作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布置。此外,相对落后的经济状况,也严重制约了学前教育的良性发展。一是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学前教育资源匮乏。如通常只有乡镇政府所在地才办有几所像样的幼儿园,规模小,筹资难,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学前儿童的需求。二是由于农村幼儿园数量严重不足,服务区域过远,学生上学难。据调查东三小学一年级学生主要来自贵州、云南、四川的一些山区,那些地方农户居住较为分散、偏僻,远离村镇,交通不便,加上父母外出打工、老人不便接送以及远距离接送幼儿存在安全隐患等因素,致使幼儿无法接受学前教育。三是学前教育费用高。由于农村收入水平低,家长不愿意为孩子的学前教育费用买单。四是乡镇政府学前教育投入少,教师培训机制缺失,难以与时俱进,学前教育师资水平受到很大限制。
(二)农村家长文化程度低,家庭教育观念还难以与时俱进
由于时代的发展,农村家长或多或少受到时代的洗礼,但由于历史原因、经济条件、农村社会环境以及个人文化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农村家长还未真正担当起对子女教育的责任,缺乏正确引导教育子女的方法,教育还沿袭传统。经调查,东三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初中文化普及率是28.9%,高中文化普及率是10.5%,大学文化普及率0%,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夫妻二人文化水平均达不到九年义务教育程度。如一个男生开学来报名,班主任请他写一下自己的名字,他说不会写,班主任要求妈妈帮他写,结果他妈妈也说不会写,并说从没上过学。这种文化水平现状直接影响并制约着他们对下一代的学前教育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学前儿童接受早期教育的权利。此外,当前大学生找工作难等因素的出现,导致农村家长出现新的“读书无用论”,对孩子的学前教育就更加忽略了。
四、关于农村小学生问题的解决及对策
由于农村小学生学前教育先天的不足,其入学一年级后就存在不少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就会失去自信、迷失自我。作为小学一线教育者,有责任、有义务改变这一不良现状,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拓开光明之路,完善学前教育。可采取以下方法措施:
(一)直面农村小学生教育问题,着力营造公正平等的教育环境
教师首先在思想上认识教育是“全民教育”,农村小学生也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其次是要认识到进城务工农民日益增多,农村小学生也在大量扩增,搞好农村小学生教育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单纯的教育问题,而且也是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的真实需要。作为一线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期望上应该一视同仁,体现平等公正,不厚此薄彼;应该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信心和希望。要通过多种方法克服这一群体因户籍等诸多因素而产生的自卑、认命心理,培养自立、自信、自强的心理形象,提高务工农民子女的适应能力。
(二)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很好地适应新环境、新氛围
1.关注农村小学生的学习状况,掌握他们的学习变化发展趋势。
针对问题,了解原因,特别是成绩不佳的学生,不能简单粗暴对待,要微风细雨,给予他们关心帮助,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成绩。
2.加强沟通,把握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变化发展情况。
农村小学生入城学习,难以一下子适应一个崭新的环境、氛围,或多或少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因此,教师要和他们多沟通,解决他们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化解心理阴影,尽快让其适应新环境。
3.加强农村小学生和城市学生的互动交流,构建良好的同学情谊。
教师应利用现有的条件构建交流平台,通过组织课堂内外活动,有意识地开展一些娱乐活动,促进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的沟通交流,逐步消除隔阂,和睦相处。同时,在活动中要注意可能存在影响城市学生和农村小学生相处的因素。如出现歧视农村小学生的现象,要进行必要的教育。
(三)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往,构建学校、家庭的德育工作统一战线
要使农村家长的教育配合学校的教育顺利进行,保持教育一贯性,关键在于教师与农村家长保持联络,构建学校、家庭的德育工作统一战线。要建立统一战线,教师应该注重与农村家长交往的艺术。教师对学生和学生家庭的了解,仅仅通过看看学生档案材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些材料是静态的、片面的;单凭学生反映也不够,因为千人千面,再说小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情况真实性也大打折扣,还会存在失真现象。因此,要了解真实情况,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所有学生家庭进行走访。
在走访过程中,要因家而异、因人而异。(1)对于家教较好的家庭,教师在反映问题时,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告之,并主动请他们出谋划策,用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在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建议时,适时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2)对于溺爱型的家庭,教师家访座谈时,不妨采用欲擒故纵方法。首先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看法,不妨先肯定学生的成绩,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肯定和赞赏,博得家长的欢心。然后再蜻蜓点水般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使家长在心理上能接受意见和建议。同时,也要旁敲侧击,用真诚的语言指出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危害性,通过启发式,让家长不袒护自己的子女,不因溺爱而隐瞒子女的过失。(3)对于听之任之型的家庭,教师在家访时切记要多报喜,不报忧、少报忧,让学生家长认识到孩子发展的光明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信心,从而改变家长对子女放任不管的态度,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为学生的成长发展创造一个适宜的土壤。
五、结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切实保障农村小学生接受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健康成长,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齐抓共管,共同努力。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有恒心、有爱心、有热心,并不断努力,总会出成果,给我们教育工作者们带来福音,更给我们祖国的未来带来希望!
(责编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