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处于政治变革、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变动期,结构、体制和政策的新老交替所引发的矛盾给消费带来诸多问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有所下降。数据显示,自2001年以来,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高达22.5%,而居民消费仅增长10.7%,消费率从2000年的61.1%下降到2004年的53.9%,2008年这一比例下降到36%。消费需求不足已是抑制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扩大内需、保持增长是发展经济的根本,而要扩大内需,落脚点是刺激居民消费。
一、文献回顾
财政政策在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调节收入差距有着重要作用。陈太明(2007)通过误差修正模型研究得出,中国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官永彬(2008)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表明政府支出对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田青(2008)运用时变参数模型说明,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经济发展时期各异,并且发现基本建设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正向拉动作用;此外,李树陪(2009)也表示,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为正,且城市居民消费的促进效应强于农村居民消费。
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理论认为:在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增加政府财政支出可以通过乘数、加速数原理对国民经济起到倍增的刺激拉动作用,进而带动居民收入增长、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综上有关财政支出和居民消费的相关性研究,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采用不同的样本和统计方法,得出的结论不尽一致。而面对金融危机,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出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措施,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居民消费。那么,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有多大?政府支出结构应该如何分配以有效刺激居民消费?怎样合理安排财政支出,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本文试图对我国的财政支出和居民消费支出关系进行量化分析,结合所收集到的数据,应用典型相关分析,揭示我国glawIbxkKKzfBhAFUZDNbg==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为改善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促进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二、我国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的相关性研究
(一)财政支出和居民消费支出指标选取
指标的选取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为达到科学性、规范性和适用性的目的,依据可比性、可操作性、可获得性等原则,本文在不考虑两类指标是否存在挤出效应或挤入效应的条件下,选取基本建设支出(x1)、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x2)、工、交、流通部门事业费(x3)、支农支出(x4)、科教文卫(x5)、社会保障支出(x6)、国防支出(x7)、政策性补贴支出(x8)等反映财政支出(x)变量。
居民消费可分为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由于各地区的城镇与农村人口比例及经济结构有较大差异,而且鉴于数据的可得性和完整性,本文以城镇居民为研究对象,而且居民消费支出(y)变量主要体现在衣、食、住、行和社会保障等其他方面,经过筛选,以食品(y1)、衣着(y2)、居住(y3)、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y4)、医疗保健(y5)、交通通信(y6)、教育文化娱乐服务(y7)、杂项商品与服务(y8)等八个方面衡量居民消费支出。
(二)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研究时间段是1990-2008年。为统一指标,其中,居民消费支出1990-1995年数据通过计算得出,财政支出2007-2008年数据作了相应计算处理。
(三)财政支出和居民消费典型相关分析的基本思想及数学描述
典型相关分析是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进一步发展,是把原来两组变量之间的相关,以减少研究变量的个数为目的转化为研究从各组中提出的少数几个典型变量之间的典型相关,并且使得典型相关系数达到最大。
设两组为p维和q维,相互关联随机向量x=(x1,x2,……xp)′y=(y1,y2 ……yp)′,x和y协方差阵为cov 其中∑12=∑21′。为了研究两组向量x与y二间相关关系,考察其线性组合 在x, y及∑给定的情况下,即是求a,b,使得u与v之间的相关系数ρ(u,v) = 达到最大。标准化随机变量u及v,则 (1),于是就是在(1)约束条件下,求a∈Rp,b∈Rp,使ρ(u,v)=a′∑12 b达到最大。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L(a,b,λ,μ)=
式中λ和μ是拉格朗日乘数因子。对L关于a,b分别求偏导数,令其等于0,得方程组为 (2),将方程组(2)分别左乘a′和b′,有 ,又μ=b′∑21a=(a′∑12b)′=λ,并由前面(1)式约束条件可知:λ和μ恰好等于线性组合u和v之间的相关系数,即 λ= μ=ρ(u,v)。通过解上面方程组(2)可得ajk和bjk ,并写出各典型变量uk 和vk 。对所求得的典型变量进行显著性检验,只有通过检验的典型变量才是有意义的。
(四)财政支出和居民消费典型相关分析过程
运用软件SAS 9.1运行后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由两组变量内部的相关矩阵知,财政支出和居民消费内部的各自八个指标均密切相关,对两组变量可以分别提取典型变量。
1.典型相关系数及显著性检验
由表1知,前三对典型变量相关系数都较高,说明各对典型变量相关性很大。并且,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三对典型变量均通过了假设检验,表示相应的典型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显著,说明典型变量具有代表性,可以用这些变量对财政支出变量组和居民消费支出变量组进行研究分析,而其余变量都不具有代表性,可以忽略不计。
2.模型的解释能力分析
冗余度分析揭示了模型的解释能力,它列出各典型相关系数所能解释的变量变异的比例,也可以用来辅助判断需要保留多少个典型变量。
由表2发现:三对典型变量u1、u2、u3和v1、v2、v3均很好地解释了对应组变量,标准变量组居民消费支出被自身典型组解释的百分比分别是92.69%、4.02%、0.62%,解释之和为97.33%。
标准变量组财政支出被其自身典型变量解释的比例分别是86.15%、5.89%、0.98%,解释之和为93.02%。典型相关系数的平方表示一个典型变量通过另外一个典型变量所解释的方差比例,也可称作两个典型变量间共同方差的比例。这里,财政支出和居民消费支出被对立典型变量解释的百分比均较高,分别是99.99%、97.18%、94.45%,反映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支出两者之间呈现出较高的相关性。冗余指数就是这个变量的共同方差比例乘以平方典型相关系数,反映了各对典型变量对原始变量组的解释比例。财政支出组被各对典型变量解释的比例分别为86.14%、5.72%、0.92%,解释之和为92.78%;居民消费支出组被各对典型变量解释比例为92.68%、3.9%、0.59%,解释之和为97.17%,说明提取三对典型变量是合理的。
3.典型相关模型
原始数据反映各个方面,指标间具有不同量纲,为便于分析需要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典型相关分析给出了原始变量和标准化变量的相关系数,根据标准化变量的典型相关系数给出典型相关模型如下:
综合模型是标准化后原始指标的线性组合,其系数绝对值的大小可以反映财政支出和居民消费支出对典型变量的影响程度。据此得出结论如下:
第一对典型变量u1中,以x7的载荷最大,载荷系数为1.6074,其次是x5的载荷较大,为-0.72,说明财政支出的第一典型变量主要取决于国防支出和科教文卫。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得益于国防支出和科教文卫,这表明影响财政支出的这些因素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v1中,以y6的正载荷较大,载荷系数为1.0925,说明居民消费支出的第一典型变量主要取决于y6,即突出交通通信对居民消费的正向拉动作用。这说明随着交通和通信事业的发展,我国居民消费能力会逐步提高。其次是y5的载荷系数为负,即是-0.7124,说明医疗保健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有一定的阻滞作用。这表示居民收入用于医疗保健越多,居民用于其它方面的消费能力就越低,这与现实情况相吻合。
第二对典型变量中,影响财政支出的主要因素有社会保障支出和支农支出,其典型系数分别是9.9942、-8.1637。影响居民消费支出的第二典型变量主要是食品和衣着,其典型系数依次是-8.9311、6.4126。充分表示了社会保障支出及支农支出与居民的吃住行有较高的相关性,也说明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提高居民消费的重要保障。
第三对典型变量中,支农支出是影响财政支出的主要因素,而食品和衣着依然是影响居民消费的最重要因素。由于第一组典型变量占有信息量比重最大,所以总体上财政支出主要因素按重要程度依b7a78a7bf872063dd58969a81024de169f754fbdd194f873336860b2e90464a6次是国防支出、科教文卫、社会保障支出、支农支出,反映居民消费支出的主要方面是交通通信、医疗保健、食品和衣着等。表明明衡量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支出的所有指标中,这些指标是密切相关的。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我国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尤其是国防支出、科教文卫、社会保障支出和支农支出对交通通信、医疗保健、食品、衣着影响作用较大。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可以加大这些项目的投入,以提高居民消费支出,促进经济长期、健康持续发展。结合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依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一)政府应转变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依据财政支出范围的界定,进行相应调整,在国防支出、支农支出领域要有保有压。国防支出是公共财政的一项基本支出,必须保证政权建设和国家安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政府部门要为民所想,严格确保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除保证当年不发生“新欠”外,还要逐步解决以前工资的“陈欠”问题。居民收入提高,消费需求自然随着增长,带动供给产出的增加,就业机会增加,使经济呈现良性循环发展,使消费与投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良性均衡,也是转型期社会公众对公共型财政和服务型政府的迫切要求。
(二)完善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打消农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健全,社会保障体制还不够完善,标准有待提高,居民在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因此,政府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对低收入居民的政策补贴,同时应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人,真正做到藏富于民,彻底打消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最大程度地刺激居民消费。
(三)加大科教文卫支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效率
对于科教文卫支出,不管财政分权指标处于哪种水平,其对居民消费支出的总影响都为正,并随着财政分权程度的增加而递增。而且,我国应努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在严格控制财政支出增长的前提下,对支出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增加对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教育、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投资。
(作者单位:1.石河子大学商学院;2.北京物资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