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气候变化不仅是环境问题、能源问题,而且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与政治问题,已成为人类在本世纪面临的最复杂、最严峻挑战之一。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四次评估(简称IPCCAR4),在1990—2100年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8℃-6.4℃。由于全球变化的幅度已经超出了地球本身的自然变率,必然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全球暖干化趋势已经给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影响,由此引起的草原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
我国拥有各类天然草原近60亿亩,占国土面积的41.7%;其中内蒙古拥有天然草原13.2亿亩,占自治区国土总面积的74%,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22%。内蒙古草原从东向西,随气候、土壤的变化,依次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广阔的内蒙古大草原不仅是发展草原畜牧业重要的物质基础和牧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也是我国北方巨大的绿色生态防线。
内蒙古气候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总的特点是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而炎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剧降,霜冻往往早来,冬季漫长严寒,多寒潮天气。全年太阳辐射量从东北向西南递增,降水量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内蒙古日照充足,光能资源非常丰富,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都大于2700小时,阿拉善高原的西部地区达3400小时以上。全年大风日数平均在10-40天,70%发生在春季。
陈素华(2005)等人根据内蒙古气象局1952-2000年的资料分析指出,内蒙古气候变化的特征是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