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谜语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它的脍炙人口与发人深省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读谜语 “东边点窝瓜,牵藤到西家。花开人吵闹,花落人归家。”回答1~2题。
1.谜语的谜底属于下列天体中的哪一类:
A.恒星 B.行星 C.彗星 D.流星体
2.下列现象中与谜底天体有关的是:
①地球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②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③地球表面的昼夜交替现象④大气、水体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图1,完成3~6题。
3.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正午太阳高度与昼长时间变化趋势完全一致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③地比②地:
A.白昼更长 B.正午太阳高度更大
C.自转角速度更大 D.自转线速度更大
6.当③地迎来日出时,④地地方时为:
A.4:00 B.6:00 C.8:00 D.10:00
2010年11月5日0时起默拉皮火山发生大规模喷发,造成34万人被疏散,598人重伤,至少191人死亡,因火山灰弥漫,进入印度尼西亚的航班大受影响。读图2,完成7~8题。
7.默拉皮火山喷发过程中,形成的主要岩石类型为图2中的:
A.a B.b C.c D.d
8.默拉皮火山喷发的大量火山灰,可使当地:
A.气温日较差增大,降水增多
B.气温日较差减少,降水减少
C.气温日较差增大,降水减少
D.气温日较差减少,降水增多
图3为长江正源沱沱河的发源地——姜古迪如冰川景观图,读图完成9~11题。
9.14年间引起姜古迪如冰川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含氟制冷剂大量使用 B.有色金属的大量冶炼
C.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 D.过度垦殖、过度放牧
10.为缓解姜古迪如冰川这种变化趋势,图示区域可供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主要是:
A.生物资源 B.地热资源
C.水能资源 D.太阳能资源
11.图示区域,自然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A.空气稀薄,晴好天气多,太阳能丰富
B.地势高峻,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C.地处板块消亡地带,火山地震活跃
D.物种多样且独特,生物资源丰富
图4为①(115°E,26°N)、②(90°E,42°N)、③(90°E,43°N)三地的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2~13题。
12.①地山麓自然带一般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热带雨林带
13.影响①与②两地、②与③两地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出现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降水、热量 B.热量、降水
C.降水、降水 D.热量、热量
图5为“人口规模相当的四座城市(①~④)某年人口资料”,读图完成14~16题。
14.四城市中,经济发展较快、就业水平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5.四城市中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的有: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6.下列城市中的人口迁移状况和④最接近的是:
A.哈尔滨 B.上海 C.兰州 D.济南
图6为“某城市布局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下列工厂、交通线路等布局合理的一组是:
①化工厂②水厂③过境干道④商业区⑤铁路线
A.①③ B.②⑤ C.③④ D.②④
18.一般解决城市交通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A.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B.合理规划交通线路
C.提倡使用公交车 D.绿化、美化交通线路
2008年1月5日,总投资1.67亿元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东半球空间环境基地综合监测子午链(简称子午工程)在北京正式开工。子午工程将用3年时间,建成空间环境监测、数据与通信、研究与预报三大系统,运用地磁(电)、无线电、光学和探空火箭等多种手段,对地球表面、二三十千米到几百千米的中高层,以及十几个地球半径以外的行星际空间环境进行连续监测。据此完成19~20题。
19.子午工程是地理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主要利用了:
①遥感技术②全球定位系统③地理信息系统④地图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0.下列活动可以借助子午工程来完成的是:
①资源勘探②某城市道路车流量分析③环境监测④人口密度与粮食产量分析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我国加入WTO后,农业面临挑战。图7为目前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和价格与世界相应指标关系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从国际价格比看,图中四种农产品受国际市场的冲击强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A.油料、水果、水产品、粮棉 B.水产品、粮棉、油料、水果
C.粮棉、水产品、油料、水果 D.水果、油料、水产品、粮棉
22.为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应采取的措施是:
A.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品质量
B.加大农药、化肥和农业机械的投入,发展能源密集型农业
C.发展廉价劳动力优势,增加劳动力投入,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
D.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幅度削减农业比例,提高进口数量
表1为我国三种产业生产布局的变化统计,根据所学的地理原理,回答23~25题。
23.影响甲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原料的供应 B.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C.交通的便利程度 D.市场的开放程度
24.决定乙、丙产业集中分布在京、沪、粤三地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因素 B.环境因素 C.技术因素 D.劳力因素
25.有关甲、乙、丙产业布局叙述正确的是:
A.甲产业因生产条件比较优势的变化,有从沿海向内地迁移的趋势
B.乙、丙产业布局的集聚效应明显,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C.甲、乙、丙产业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D.三种产业布局变化体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二、综合题:本大题分必做题(第26~30题)和选做题(第31题)
26.图8中,横坐标表示地球自转线速度,纵坐标表示不同纬度四地点某日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个地点按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A.a—b—c—d B.a—b—d—c
C.d—c—a—b D.c—d—b—a
(2)图中a、b、c、d、四个地点,全年昼夜平分的是____,可能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是____。
(3)若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则图中b、d两地的纬度分别是____和____,a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
(4)若图中c地位于非洲大陆东岸,则c地属于何种气候类型,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27.2009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会议在哥本哈根召开,我国温家宝总理参加了会议,读图9及表2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表2可知,哥本哈根属于何种气候类型?并描述其特点及成因。
(2)洋流A的名称是什么?由于全球气候在不断地变暖,洋流A的强度会有怎样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28.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盛会,上海举办的2010年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读图10及表3,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2000年上海市产业构成”表(表3)中数据,图10中能够正确表示2000年产业结构的是____点(填写字母)。随着上海经济的迅速发展,预计今后产业变动的趋势是向____点(填写字母)方向发展。
(2)上海市发展工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有哪些?该市调整产业结构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3)上海市能源供应较为紧张,如何解决上海市能源供需矛盾?
29.国家主席胡锦涛2009年12月14日出席在土库曼斯坦阿姆河(东五区)右岸举行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通气仪式。北京时间11时35分,中、土、乌、哈四国元首共同打开管道启动阀门,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成功实现通气,中国与中亚能源合作取得重要进展。读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及中国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路线示意图(图11),回答相关问题。
(1)分析同作为能源,天然气与煤炭相比有哪些优点?
(2)简述管道运输的优点。
(3)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边境到达中国霍尔果斯的这条天然气管道,穿越地区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析中国与中亚进行能源合作的有利条件。
30.图12为我国江南丘陵地区的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设在甲、乙两河上的M、Q两个水文站,测得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较大的是哪个?简述理由。
(2)欲在甲河上修建一大坝,建成后水库正常蓄水位100米。你认为大坝建在何处最为合适,请用■表示在图上,并用阴影表示出水库正常蓄水条件下的水库区域。
(3)根据图中信息,你认为大坝的建设对该地区有哪些积极意义,同时有可能造成哪些负面影响?
31.选做题
A:[海洋地理]
阅读下列材料和图13,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南海一号”是一艘沉没在广东阳江附近海域的宋代hyKCiuGPrueCQByrWsUW5g==商船,1987年被意外发现,2007年12月21日~22日打捞出水。“南海一号”沉没的地点,向东北可达广州、潮州、泉州、厦门等港口,向西则可下雷州半岛、琼州海峡至广西,穿南海到达更加遥远的目的地。该地正位于唐宋时期中国海外贸易主航道——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满载瓷器等重物的沉船,船头朝向西南,看来正是从中国港口出发,驶向外洋的货船。
材料2:图13。
(1)据图分析,“南海一号”沉船遗址水深最多不超过___米。
(2)简要说明打捞“南海一号”古沉船选择在冬季的主要原因。
(3)据图文材料,指出宋代商船沉船的季节,并说明判断理由。
(4)图示近岸海区是当地海水养殖的重要水域。近年来,当地政府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限制了养殖规模,请解释说明其原因。
B:[环境保护]
阅读下列材料,据此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2010年3月22日亚洲干旱监测图(图14)。
材料2:2009年入秋以来,西南地区降水持续偏少、气温偏高,干旱从云南开始蔓延开来,云南几度特旱,贵州、四川、西藏、青海、甘肃等地的部分地区也先后出现重旱。
(1)从图中可见,除我国外,3月22日亚洲旱情严重地区主要分布在______半岛和______半岛,此季节的盛行风向是________。
(2)图中A、B两地是我国旱灾多发地区,其中A地旱灾多出现在________季,B地旱灾多见于____月,上述地区旱灾频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西南地区遭遇了多年不遇的大旱,这给西南地区带来哪些不利影响?面对本次严重旱灾,当地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
C:[旅游地理]
阅读以下材料和图15,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位多次去过西藏的朋友介绍其旅游经验:最好的季节是每年的8~10月;携带物品的原则是轻便、实用,如墨镜、遮阳帽和防晒霜等小而必备物品;衣物中,最好带上羽绒服和防水服等;心、肺、脑和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不宜进入高原;最好携带吸氧用具等。
(1)图15中甲、乙、丙、丁四图展示的景观,游客有可能在青藏高原看到的是____________。
(2)西藏旅游的国内客源主要来自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试分析其原因。
(3)“携带物品的原则是轻便、实用,如墨镜、遮阳帽和防晒霜等小而必备物品;衣物中,最好带上羽绒服和防水服等”,针对这两项建议,试分析其地理背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B 4.D 5.D 6.C 7.D 8.D 9.C 10.D 11.A 12.A 13.B 14.D 15.C 16.B 17.C 18.B 19.A 20.B 21.C 22.A 23.B 24.C 25.A
二、综合题
26.(1)B(2)c ab(3)70°S 20°N 20°(4)热带草原气候 东非高原地势高,改变了水热状况。
27.(1)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成因:常年受西风的控制及沿岸暖流的影响(2)北大西洋暖流强度变弱 由于全球变暖,南北温差减少,西风的强度变弱,洋流实力变弱。
28.(1)CE(2)上海市发展工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水陆交通便利,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大,劳动力丰富而且素质较高,周边地区农业基础好,市场条件优越,淡水资源丰富 上海市调整产业结构能够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缓解人地矛盾,能够充分利用交通、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提高竞争力(3)实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等措施;积极利用核能、潮汐能等新能源;适当进口石油;调整产业结构,压缩高能耗工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9.(1)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价格低(2)运输量大,损耗小;运输安全,便于管理;连续性强;运输工具和运输线路合二为一(3)水资源紧缺、土地荒漠化、土地次生盐渍化(4)地理位置相近,能源跨区域调配线路短;安全性好;中亚能源资源丰富;中国能源供不应求,市场广大。
30.(1)M 因为甲河比乙河支流多,流域面积广,同时甲河的集水区域多处在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更丰富(2)图16(3)积极意义:防洪、发电、发展水产养殖业,为工业、农业、居民生活提供水源,可以发展旅游业。负面影响:淹没农田、城镇,要迁移居民;可能诱发地震,并使库岸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增加。
31.A:[海洋地理](1)30(2)气温低;降水少,晴天多,风浪小,水下能见度好(3)冬季 从沉船的船头朝向考虑,宋代商船有可能是由中国港口出发,驶向西南外洋的货船,因为冬季当地海域主要盛行东北风,海水受风力的作用,洋流由东北流向西南,冬季出发顺风顺水(4)由于该海域较封闭、深度较浅,如果海水养殖的规模过大,容易造成海水富营养化,产生赤潮危害。
B:[环境保护](1)印度 中南 东北(2)春 7、 8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变率大(3)不利影响:人畜饮水困难;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电力紧张;可能造成森林火灾;部分旅游景观景色受损,游客减少,旅游收入下降;工业停产、经济损失惨重等 措施: 紧急为旱情严重的地区送水;适时人工降雨;跨流域调水;积极寻找水源,恢复农业生产,减轻灾害损失;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C:[旅游地理](1)丁(2)大城市经济发达,居民收入高;交通较为便利,有航空线和铁路可以通达;游客有较强的旅游动机等(3)携带物品的原则是轻便、实用,如墨镜、遮阳帽和防晒霜等小而必备物品: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压低,缺氧,造成游客体力消耗大;太阳辐射强(紫外线强)。衣物中,最好带上羽绒服和防水服:因为高原气温日较差大;5~9月为雨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