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材由课文系统、图像系统、作业系统三部分组成,图像在中学地理教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学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图像技能。因此,加强地理读图学习的指导,提高地理读图学习的有效性,是对中学地理教师的客观要求。
一、读图程序的有效指导
掌握读图程序是学生学会读图的关键。学生读图时,首先应阅读图像中的辅助要素,其目的是为了对图像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具体又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阅读图号、图名,确定主题。②阅读图例、比例尺以及方向。图例是阅读地图的一把“钥匙”,从图例中可以了解各种符号的尺寸、图形、颜色及不同规格注记所代表的具体含义、分类指标等详细内容,进而使主题更加突出,阅读更加省力。③阅读一些补充材料。如图旁、图下的一些文字解释及重点说明,增强对主题的认识。
其次是对图像的主体——地理要素的阅读,这是阅读图像的重点所在。应先进行概略性的浏览,其目的是为了了解本图中所包含的一些最基本的地理概念,如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居民点、交通、城市等一些常规要素的大概情况。接下来再按照主题内容详细阅读,重点是读出图中主题地理事物的分布以及变化情况。最后,要对阅读的结果加以综合分析,“以图导因”,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真正读懂一幅图,掌握一幅图,及时总结出一些心得、技巧,既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的内容,又可以为以后的读图奠定基础,从而做到举一反三。
如河南洛阳某中学教师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中的图1.13“太阳黑子相对数与年降水量平均超额量的相关性”为例讲解读图程序,下面是讲解词。
阅读这幅图需要分六个步骤。首先是阅读图名,确定主题:根据本图的图名“太阳黑子相对数与年降水量平均超额量的相关性”,可以知道阅读本图的目的是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的影响,本图是以黑子对降水的影响为例来说明这一点的。接着,阅读图例:从图中右下角的图例可以明白,其中蓝线代表降水量的变化,红线代表黑子的数量变化。第三步,阅读补充材料:该幅图下有3个提示性问题,通过对它们的阅读使主题更加明了,也提示了阅读时要完成的3个任务。第四步,对该图内容进行一般性的阅读: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图中的横坐标表示时间,左纵坐标表示年降水量平均超额量,右纵坐标表示黑子相对数;3幅小图分别代表不同经纬度的地区,其红、蓝两线的变化各不相同,代表了黑子和降水二者的变化及关系各不相同。第五步,按照主题内容详细阅读:根据第三步中明确的目的,详细阅读后可以很容易地得出结论。从年降水量平均超额量曲线中可以看出:年降水量平均超额量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呈现波状起伏的形态;变化的周期大约是11年。从太阳黑子相对数曲线中可以看出:黑子相对数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呈现波状起伏的形态;变化的周期大约是11年。将两条曲线叠加,可以得出:第一幅小图中黑子和降水二者的关系成正比,称为正相关;第二幅小图中二者的关系成负相关;第三幅小图中,开始二者是负相关,后来又变成正相关。第六步,综合分析可以看出,太阳黑子相对数与年降水量平均超额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太阳活动对地球的气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上述的程序,很容易把一幅教材插图分析透彻、清楚,目的突出、结果明了。
二、读图顺序的有效指导
读图还应遵循一定的顺序。主要有以下几种顺序:①按地理事物的空间顺序读,这种顺序适合阅读反映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地图。通常的做法是从西向东,从北到南,整体—局部—整体观察。如气温分布图、人口分布示意图等。②按地理事物的时间顺序读,适合阅读表达地理事物随时间发生变化的地图,如地球公转示意图、人口增长图等。③按地理事物内在因果关系读,适合阅读揭示地理事物内部联系的地图,如人地关系相关模式图、气候形成示意图等。④按地理事物的内容读,从自然到人文,侧重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河流、矿产、城市等方面的观察。按一定的顺序读图,思路清晰,繁而不乱,不仅使读图的内容遗漏少,而且能使学生加强记忆,对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图像判读技巧的有效指导
各类地理图像,都有一定的判读技巧,教师应在归类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讲解。如地理等值线图的判读技巧为表1所示。
四、读图策略的有效指导
1.直观分析法
各种地理图表中,有些图表的内容是浅显易见的,直观分析法多适用于学习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如在讲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时,可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年降水量最大的地方——台湾的火烧寮和年降水量最小的地方——新疆的托克逊,而后在这两点间划一直线,再循着这条线从东南向西北方向观察颜色的变化,便可知道“我国年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2.比较分析法
地理读图学习中可指导学生将几张不同地理事物现象、区域的图像进行对比,有助于学生在比较中掌握地理事物、区域的特点及成因。如在学习气旋和反气旋时,要求学生比较气旋和反气旋成因及天气图。通过读图便知,气旋的气压中心是低压,水平方向上空气由四周向中心运动,垂直方向上空气作上升运动,天气现象为阴雨;反气旋则反之。通过观察、比较,加深对气旋和反气旋特点、成因以及形成的天气的认识。
3.联系分析法
同一知识类型图之间的联系:如学习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时,可让学生联系“世界洋流模式图”阅读“世界洋流图”,很容易发现世界大部分洋流的分布规律。
不同类型知识图之间的联系:如让学生将“世界人口分布图”与“世界气候类型和洋流”、“世界地形”、“世界主要工业”、“世界主要农业”等图联系起来,可以寻找出世界人口分布特征与自然、社会、经济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又如,学习中国气候特点时,学生只要在读好“中国温度带的划分”、“中国干湿地区”和“中国地形图”的基础上,把影响气候的诸因素联系起来,便可得出结论:“疆域辽阔,南北跨纬度广;东西距海远近差别极大;地势高低相差悬殊,地形类型齐全,分布错综复杂”是造成气候复杂多样的主要原因。
五、设计地理问题与活动
对于没有问题和活动的图像,教师应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和活动,通过学生观察、思考让其慢慢悟出结论。如讲述我国地势,让学生读地图册上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时,可以设计如下的活动和问题。
(1)找出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2)说出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海拔在多少米以上,塔里木盆地和黄土高原海拔在多少米之间,华北平原的海拔大约多少米?
(3)说出从青藏高原向东向北,我国的地势有什么变化?
通过上述读图和提问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很容易归纳出我国的地势特征。
六、引导学生归纳读图方法
教师应通过一些读图活动的案例,启发学生归纳同类图像的阅读方法。例如,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后,教师可要求学生读P18图6.1和P19图6.3并回答如下问题。
(1)北京经纬度位置:经度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_。
(2)海陆位置:东临_______海,距海较_______(远、近)。
(3)相对位置:北京地处我国五个温度带中的_________,四个干湿地区中的__________;以及位于_______山脉以东,__________山以南的___________平原北部边缘地区;地势开阔平坦,向东出__________关可进入东北地区,从西北出____________关可进入内蒙古高原,东南可通___________海,西面是____________高原能源基地和广袤的大西北。
(4)交通位置:北京有四通八达呈放射状的铁路线,有哪几条铁路线在北京交汇:____________;北京公路也很稠密,还有众多的高速公路。请说出一条高速公路的名称:____________。
(5)对北京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教师指出,这个分析过程在每个区域都是相同的,尤其是省级区域,启发学生归纳出区域图的一般分析过程:先通过对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地形、资源等诸多要素的阅读来了解这个区域的自然特征,然后由此分析该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