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教学设计(人教版)

2011-12-29 00:00:00丁波
地理教育 2011年3期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什么是城市化;第二部分讲述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第三部分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其中重点内容是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难点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或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和表现。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主要标志;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差异;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区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地区差异性,培养学生应用比较法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数据、图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阅读城市化的阶段图,掌握基本读图技巧,并能够运用图像分析城市化处于不同阶段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特点的热情;探究家乡城市化的特点并预测家乡的发展动态。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城市化的含义及三个主要标志;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难点: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运用启发、分析法讲解城市化的含义及三个主要标志;运用讲练结合法,将课本图像、地图册、投影图片与本课活动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运用比较法,让学生区别和理解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采用社会调查法明确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教学用具
  投影仪;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城乡人口迁移的驱动力示意图,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示意图,课堂练习等投影片。
  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
  导入新课:上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把城市作为一个面,深入剖析城市的内部结构;本节将城市作为一个点来了解城市的发展过程。
  展示“民工潮”和“春运”等有关图片,提问:这些图片反映了目前规模庞大的人口流动,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城市由乡村演变而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一个地区的农村人口,一部分人离开乡村进城务工,有些人会在城里定居下来,转变为临时的或正式的城市人口。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城市所占的地域范围也会逐渐增大,这样的发展及转变过程,就是城市化。
  提问:什么是城市化的含义?(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由刚才的分析、举例和课文中的定义可以看出:城市化的过程应包含两方面的内容,是哪两个方面?(人口城市化——较多的农村人口转变成城市人口;地域城市化——较大的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投影展示:图2.16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
  学生讨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等级升级的城市以及新增的城市。
  提问:在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发展图上标有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请问这是依据什么划分的?(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的用地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投影展示: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图,分析说明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加深学生对城市化的理解)
  承转:看一个地区是否达到城市化,以什么标准来衡量?用什么来衡量城市化的水平,即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是什么?
  归纳总结:从以下三方面衡量一个地区是否达到城市化。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在这三个标志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是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
  提问:促使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有哪些?(推力和拉力)
  教师指导看课本图2.17,提问图中哪些是推力?哪些是拉力?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过渡: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什么?
XSpmYnIuEruKjW4NW2eDUg==  学生回答:“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
  请学生思考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主题?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32,寻找答案。
  教师讲解: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当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了,才会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反过来说,城市的发展也会带动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此外,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差别在不断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也逐渐趋同。
  过渡:在世界范围内,城市化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教师板书)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P35“世界城市化浪潮”。
  投影展示:图2.18“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教师讲解:(结合图2.18讲述,注意强调图中几个关键时间)18世纪中叶前的漫长历史阶段,世界城市化发展缓慢。自18世纪中叶到二战时期,由于西方各国相继实现了工业革命,城市化加速发展,世界总人口和城市人口都增长很快。自二战结束后到现在,世界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规模和范围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迅速上升。
  投影展示图1。
  提问: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和农村人口的增长速度哪个快?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速度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速度哪个快?(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归纳总结: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比农村人口的增长速度快;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速度比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速度快;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的比重都上升很快。
  过渡:城市化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又出现一些新的现象——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教师讲解:在城市化后期,大城市的人口和就业岗位向大城市的小城镇、非大城市区或远方较小的城市区迁移的一种分散化过程,叫逆城市化。城市出现城市人口回流,城市中心区再现活力的过程,叫再城市化。当城市化发展到一定水平时,过度集中带来的不利影响开始凸现,城市发展开始倾向分散,最终导致“逆城市化”:城市人口、工商业向农村分散,而城市中心区发展缓慢,甚至开始衰落。在此背景下,一些国家与城市政府积极采取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在市内实现人口增长,出现了“再城市化”。
  承转:城市化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它分为几个阶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城市化发展所表现出的特点有哪些?
  投影展示:图2.19“城市化进程示意”。
  提问:①世界城市化进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特点是怎样的?(根据问题引导学生动手设计表1,教师进行点拨)②目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各处于哪个阶段?③看图2.23“几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比较英国、美国、巴西、印度等国城市化的开始时间、发展趋势各有什么不同?它们各处于城市化的哪个阶段?
  归纳总结:发达国家大都进入了城市化的后期成熟阶段,发展中国家则大部分处于初期阶段和中期阶段。
  承转:世界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总体在加快,但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却表现出不同的进程。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P33并读图思考,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目的是了解世界城市化的地区差异)
  投影展示:图2.18“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分组合作探究,填写表2。
  案例探究:阅读课文P33~34“案例4英国的城市化进程”,思考以下问题:①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起步于什么时候?最早出现在哪个国家?为什么?②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在何时达到高潮?此后为何发展缓慢?③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起步于何时?主要原因是什么?④结合实例说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发展存在着哪些不合理的现象?⑤我国城市化水平的现状如何?(指导学生看地图册,在学生回答、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纠正、解释,并补充说明)
  课堂小结:比一比,看谁讲得完整,讲得清楚,讲得透彻。(采用学生小结方式,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最后教师点评,并提出城市化对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会产生影响的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下一课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