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础地理教育的创新发展

2011-12-29 00:00:00于磊张祥国何静李克建
地理教育 2011年3期


  地理学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过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知识经济时代,地理学必然是有着长远发展前景的不可替代的一门科学。
  一、地理教育的价值
  地理学是一门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科。从古代地理学、近代地理学到当代地理学,它不断地衍生出新的学科分支,又不断地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它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观念逐渐更新,不仅是对人文社会各种地理现象的研究,即使是自然界自然存在的地理事物与现象,对其成因、变化过程、发展趋势等的认识也在改变或深化。而在不断的深入探索与开拓创新的过程中,地理学研究的思想方法逐渐形成了这样的品质:综合、区域、空间、联系、批判、形象、前瞻以及追求新结论。
  地理学的思维品质为人类思想方法做出了最有价值的贡献。它丰富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角,拓展了探究问题的思路,开辟了解决问题的新途径,精彩了表述或研究问题的形式与方法。这种思维品质或方式因地理教育的实施而不断被继承、建立、传递和发展,毫无疑问,这是地理教育最具价值之处。
  当然,地理教育的价值应该直接体现在地理教育过程中。学校的地理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坚实的地理科学基础、素养和培养学生形成综合、多角度、多层次考虑问题的思维品质。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地将对地理事实、特征和区域差异的感知和理解升华为理性的人类对生存环境的认识,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从而构成一种对人类的生存观念和方式产生重大影响的意识——环境意识。德国著名地理学家阿尔芙雷德·赫特纳说过:“它(地理学)既教我们认识到人类改造自然,也让我们了解人类受制于自然,使我们相信人类不是在自然以外而是在自然之中,要服从自然的规律,构成宇宙的一部分。它(地理学)指出,人类在掌握自然中做出了多么大的进步,而这些进步却又如何受制于地区的自然环境,并且正在越来越圆满地利用和适应自然环境……这就是地理认识对于教育和品德的另一种价值”。这也是学校地理教育的使命。
  二、国际基础地理教育的态势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基础地理教育改革蓬勃发展,特别是1991年英国教育部通过的《国家地理课程》、1992年国际地理教育联合会颁布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以下简称《宪章》)和1994年美国地理学会制定的《国家地理标准》三部具有重大影响的地理教育文献的问世,推动了国际基础地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宪章》在序言中就指出:“要关注地理教育在世界上一些地方受到忽视的现象”。其中的一些提法也明确指出了基础地理教育的价值和功能,如“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需”,“地理既是促进个人教育的重要媒介,也可以对国际教育、环境与发展教育做出重大的贡献”,“为了保证能够为将来作好准备,地理在中小学都应该是一门独立的核心学科”等,并明确提出了地理学科在学校中应有的地位。
  (1)地理学科地位逐步提升。国外发达国家普遍提升了地理学科在学校课程中的地位,例如,1991年《美国2000年教育纲要》将地理列为5门核心课程之一,1993年《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将地理及其它6门学科指定为必修课程,1994年《生活化地理学:国家地理标准》专章论述了地理作为一门课程进行教学的重要性;英国1991年《国家地理课程》将地理列为10门必修课程之一;瑞典1993年将地理从“社会科”中独立出来,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并列为必修课。
  (2)地理课程目标定位日趋完善。国际地理课程目标的定位日趋完善,越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均衡发展,以培养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美国《国家地理标准》指出:“地理技能为我们提供了地理思维的必要工具与技术。是理解地球上自然、人文格局和过程地理所特有的方法”。英国《国家地理课程》将地理技能列为五大目标之首,特别强调地图运用和野外技能两个方面。
  此外,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念、全球意识、国际意识、环境意识等也均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被列为重要的地理教育目标。如美国要求地理教育要渗透全球教育内容。英国把环境教育列为五大目标之一,德国把“具备生态保护行为”作为重要目标。日本地理教育提出培养具有“世界观念的日本人”,强调渗透国际理解教育。
  (3)地理课程内容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并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国外地理课程的内容多体现了“生活化的地理学”,并注重融进现代地理观念,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美国《国家地理标准》提出了“要关注人的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教给学生活生生的地理”,地理课程内容改变了过去大量记忆国名、城市、山脉等传统,代之以诸如对时空的感觉、对方位的辨别、人与自然关系等内容。英国《国家地理课程》设计为五大目标(地理技能、区域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环境地理),其中人文地理和环境地理两部分,涉及人口、资源和环境等多方面的人地关系问题。日本的地理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更为紧密,更加注重大众化、生活化的呈现方式。
  (4)地理教学日益重视探究发现。探究发现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已影响到英国、德国、日本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宪章》也曾两次提到“鼓励学生采用质疑或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美国《国家地理标准》更是大力提倡地理探究发现法,提出无论课堂还是野外,学生都应当像地理学者那样去发现、解决问题。
  (5)突出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应用。英国《国家地理课程》对学生学习的每个阶段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方面都提出了要求,如要求教会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获取额外的信息来帮助处理、呈现和分析地理证据,用气象站收集天气数据等。
  (6)蓬勃开展地理学竞赛活动。20世纪90年代,地理学竞赛活动在发达国家蓬勃开展。1993年和1995年,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率先主办了第一、二届中学生国际地理学奥林匹克竞赛。1996年,在荷兰海牙举行了第一届中学生国际地理学竞赛(IGC)。此外,许多国家创造条件举办了本国的地理学竞赛活动。如俄罗斯1992年开始就在国内举办地理奥林匹克竞赛,并于1994年公布了“全俄学生地理奥林匹克竞赛章程草案”。
  当然,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基础地理教育改革的发展态势,不限于上述几方面,如地理评价方式、地理教材等方面均呈现出鲜明的特点。
  三、创新发展中国基础地理教育的认识及对策
  1.加强对地理学科教育价值和功能的重视
  目前,我国地理学科仍处于从属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要改变这种局面,关键在于人们对现代地理教育价值和功能的认识。所以,有必要对地理学科的教育价值和功能做进一步澄清。鉴于此,我国地理学家和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应加大地理学科教育价值和功能的宣传力度,摆正地理学科在我国学校课程中的地位。
  2.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于基础地理教育过程中
  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倡导可持续发展,特别是推行环境保护教育,为基础地理教育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基础地理教育应包容环境教育,并置其在可持续发展教育体系之中。可持续发展教育应成为中学地理教育的主旋律,应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这是时代赋予基础地理教育的使命。
  我国以往的地理课程突出“学科中心”、“知识本位”,导致地理课程内容脱离学生现实生活,忽视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关注,造成地理教育价值的缺失。在课程改革中,应积极应对国际地理教育改革的这一趋势,旗帜鲜明地提出“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这一基本理念,要求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3.强化知识传承向探究式学习方式转变
  地理探究学习是主动求知探索的过程,也是具有挑战性、快乐和有趣的过程,而探究结论的得出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世界。尤其是在对现实问题的探究中,学生直接面对由于人地关系不协调而产生的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人口问题的真实情境,可以深深触动学生的内心情感,使学生渐渐领悟环境道德、资源道德和人口道德的深刻含义,理解人类社会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必要性和意义,进而促进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同时,在对科学的亲身体验中,使学生逐渐理解科学过程与实质,在潜移默化中领悟求真、求实、敢于批判和怀疑的科学精神。另外,在有关全球性问题、地域联系等内容的探究学习过程中,可使学生不断增进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形成的理解,从而能够接纳他们,进而积极借鉴其精粹,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意识。
  4.推进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课程整合
  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育部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在我国新颁布的《地理课程标准》中也有充分体现。《初中地理标准》提出“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的理念,要求教师“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适宜的环境”。《高中地理标准》提出:“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而且还专辟了一个选修模块“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先进理念的引领,必将有力地促进我国师生信息技术观的深刻变化。
  5.提高地理学活动的重要地位
  地理学活动是相对于地理课堂教学而言的,地理学活动能够使学生获得自然与人文地理的有关知识,了解全球及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培养学生的基本地理技能、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能使学生独立或与人合作,运用地理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事物作出判断和评价,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我国在参与国际地理赛事的过程中,也逐渐认识到了地理学活动的重要性。如2000年8月,我国首次组队参加了在韩国汉城举办的“第三届国际地理竞赛”。其中,暴露出的诸如学生的野外独立工作能力不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淡薄,主动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弱等问题,得到了我国高度关注。此外,在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地理学竞赛活动的同时,我国也积极学习和借鉴英国、俄罗斯等国在本国开展中学生地理竞赛活动的经验,积极创办我国的中学生地理竞赛活动。2007年1月在广州举行了我国第一届“全国中学生地理奥林匹克竞赛”。
  6.建立科学的地理教育评估体系
  完整的地理教育工作应当包括地理教育目标、地理教育活动和地理教育评估,建立与完善地理评估体系在目前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地理教育评估,就是依据一定的地理教育目标和价值标准,运用科学的测量手段,判断地理教育效果价值的过程。其目的是为地理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地理教育效果。地理教育评估具有评鉴、改进教育活动、导向和激励、管理、教育科研等功能。首先应从转变地理教育评价观念人手,充分认识教育评估在推动中学地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所处的重要地位。要树立将效果评价同目标评价、过程评价结合起来进行整体评价的观念,树立评价学生学习地理课的效果首先就要评价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和情感、态度、地理价值观的变化这样一种全新的评价观念,因此,在设置地理课程、编制地理试卷以及开展地理考察、社会调查、社会宣传等地理实践活动过程中,应逐步建立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地理价值观等全新的地理评估方式,从而为推动基础地理教育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出一条新路。▲
  作者单位:1.山东省邹城市第一中学(273500)
   2.国家海洋技术中心(300112)
   3.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300132)
   4.山东省宁阳县第四中学(27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