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阶段美国对华关系新定位与亚太地区安全战略调整

2011-12-29 00:00:00周敏凯孙丹
国际展望 2011年3期


  【内容提要】 随着中国国际作用影响的迅速上升,适应中国和平崛起的态势,成为奥巴马政府对华关系新定位与调整亚太地区安全战略的重要背景条件。奥巴马上台后,中美关系大起大落,表明金融危机阶段的中美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奥巴马政府第二个《中美联合声明》提升两国关系定位,对华政策呈现出从“接触加遏制”政策向“尊重加牵滞”政策调整的取向,美国亚太地区安全战略也进一步调整。这一战略调整,不能简单解读为以中国为主要战略目标。发展“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是中美两国共同努力的目标,但是实现这一目标依然存在战略互信基础脆弱的局限。
  【关键词】中美关系 新定位 亚太地区 安全战略调整
  【作者简介】周敏凯,同济大学985国家创新基地首席教授、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博导、比较政治与现代化研究所所长;孙丹,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硕士
  
  中美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它直接影响到中日关系、中韩关系、甚至中国与东亚地区国家关系。中国在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时的外部环境中,最重要的外部因素之一就是中美关系是否能够稳定发展。
  
  一、金融危机中的美国面临中国和平崛起的现实挑战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加速世界经济贸易格局的调整。金融危机尽管对中国的经济贸易产生一定的压力与冲击,但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大势与执政党的有效对策,不但使中国在全球率先走出经济衰退阴影,而且加速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恢复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更加突出。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在世界经济与政治事务中的作用影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2010年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连续5年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2011年4月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其中持有美国债券达1.154万亿美元。 中国从世界事务边缘走进中心,成长为一个世界大国。
  金融危机重创美国经济,使摆脱经济衰退成为奥巴马政府内政外交的头等大事。在相对欣欣向荣的亚洲经济尤其是中国经济发展中,如何确保美国的经济利益与政治影响,已经成为深处危机困扰的美国全球战略调整中的重要议题。美国十年反恐实力下降,金融危机又使其深陷经济困境,借助中国经济的强大动力、摆脱衰退的意愿也更加明确。然而,美国主导世界的超级大国地位已经60多年,苏联解体以后,美国独霸世界20年,从来没有想过与其他大国分享主导世界的权力。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的出发点就是维持独霸世界的地位,遏制任何地区与全球大国对其主导地位的挑战。但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中美力量与影响此消彼长,身处金融危机困境中的美国,现在不得不要面对中国和平崛起的现实,如何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成为奥巴马政府调整对华关系定位与亚太地区安全战略的重要课题。
  
  二、2010年中美关系波折与奥巴马政府对华关系新定位
  
  2008年奥巴马上台,打破惯例没有炒作中国问题,中美合作关系得到加强。2009年11月奥巴马总统访华,中美两国发表奥巴马任内的第一个《中美联合声明》,美国将对华关系定位为“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中国政府与民众对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总统对华友好态度抱有较大的好感,期望中美关系高开高走。
  然而,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中美之间的严重分歧预示着中美关系发展难以一帆风顺,2010年中美关系跌宕起伏,使中国民众对奥巴马政府大失所望。解读奥巴马执政以来中美关系大起大落现象,有助于深刻认识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
  首先,比较冷战后历届美国政府对华关系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奥巴马执政以来的中美关系大起大落现象,其实也是冷战后美国历届新政府对华关系必然会经历的一个过程。
  克林顿总统在第一任期间,中美关系也曾出现过低落与紧张状态,甚至在台湾问题上发生中美海上军事对峙局面。第二任期间中美关系企稳向好,1998年克林顿访华后,中美关系上升到前所未有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高度,最终完成中国入世谈判。小布什政府对华关系也经历了一个由“战略竞争对手”,到“利益攸关大国关系”的发展。奥巴马政府对华关系的大起大落,也符合中美关系发展的一般规律,只是这种大起大落在新总统第一任内1年左右的时间内就发生,显得匆忙局促,而且上任时没有炒作中国问题,上任后一年炒作中国问题,似乎有点本末倒置。
  其次,2010年中美关系大起大落,与美国对华关系定位缺乏牢固战略互信基础相关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