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亚北非向何处去?

2011-12-29 00:00:00潘光
国际展望 2011年3期


  最近去了中东、美国和中亚,发现到处都在讨论西亚北非正在经历的“暴风骤雨”。有人说那是一场“革命”,也有人说那不过是一系列的“政权改变”;有人赞扬那是反对独裁者的民众运动,但另一些人认为那只是部落之争和精英内斗;理想主义者称走上街头或拿起武器的是没有宗教色彩的、要求民主的“年青一代”,但持怀疑态度的人则认为这些“反叛者”的背后就有宗教极端组织。
  确实,各国发生动荡的深层次原因不尽相同:埃及、突尼斯的街头示威一开始属于反对家族统治、高失业率、贫富鸿沟和贪污腐败的民众运动;利比亚冲突的背后虽也有类似问题,但主要是部落和精英之间的争斗;巴林的动荡掺杂着教派冲突,还有外部势力的插手;也门和阿尔及利亚的动乱则有基地等组织在其中煽风点火;叙利亚的世袭制存在严重危机,但其中也有教派宿怨。
  尽管有许多争论和不同意见,但在一点上人们是有共识的:这股潮流的发展势头已经不可逆转,将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并彻底改变这些国家、乃至整个中东的面貌。西亚北非向何处去?这是一个最难回答也最难预测的问题。显然,把美国或欧洲的模式完全照搬到那里是不可能的,但政教合一的原教旨主义体制也很难为日趋世俗化的公民社会所接受;土耳其的模式也许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土耳其自身也在发生变革。笔者以为,最有可能的是在曲折复杂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一种具有中东特色的伊斯兰民主体制。它实行议会民主和自由选举,以伊斯兰教为主要价值观,又需要军队作为权力运作的依托。
  与以前西亚北非的民众运动不一样,这次中东“革命”伊始,街头示威中并没有出现反美和反西方的口号,使美国及西方领导人暗喜。但是,不久后他们便按捺不住了,开始利用这次“革命”拓展利益和推广价值观,还想借此提高自己的国内支持率,将主要打击目标指向伊朗、利比亚和叙利亚。他们迷信武力和强权,动辄对别国狂轰滥炸。几乎在联合国决议通过的同时,每颗价值百万美金上下的导弹便砸向了利比亚。以致有人戏称,现在轰炸一个国家比给那里打个电话还容易,因为有时拨了多次电话还打不通,而发射导弹只要按一下就可以了。
  目前,北约的轰炸早已越出了联合国决议“保护平民”的授权范围,造成大量伤亡和破坏,可能使利比亚成为又一个伊拉克或索马里。同时,在对待与利比亚事态类似的问题上,美国和西方的双重标准也暴露无遗。还有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卡扎菲曾被西方树为“弃核”典范,他在放弃发展核武器后反遭西方打击,必然成为一个反面教材,使伊朗和朝鲜更加坚定走另一条路的决心。
  在国内外日益强烈的反对声中,骑虎难下的西方列强最终会明白:他们老祖宗奉行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当今时代已经行不通了,利比亚的事情终究只能由利比亚人民自己来解决,而中东的前途到头来要由中东各国人民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