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店后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2011-12-29 00:00:00郝桂英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11期


  “前店后校”人才培养模式是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近年来不断探索的新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本模式的提出主要基于两点:一是美发与形象设计产业的迅猛发展对中职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不但要在人才培养方面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而且要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适用高效的人才培养道路。二是在以“校内教学、校内外实训基地训练和校外实习基地实习”为特征的传统模式下,校外实训实习企业的盈利目标与训练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存在差距,学生更多的成为企业的廉价劳动力,而学校难以对校外企业进行有效调控,导致校外实训的实习功能难以得到很好的实现。
  “前店后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前店后校”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一种以“前店后校”的方式构建起来的,学校有完全管理权限或对其能够施加足够影响的工学交替的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前店”即以学校自办企业实体为核心的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其功能是为学生提供真实实训资源。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和企业岗位设置定岗工作,通过实际工作来完成专业学习任务。
   “后校”即课堂,其功能是为学生提供工学一体的学习内容。学生通过“做中学”的方式,以源于“前店”的仿真实训任务为载体,循序渐进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基本职业能力。其核心是以仿真模拟工作来完成专业学习任务。
   “前店”与“后校”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统领下,以工学结合的方式融为一体,形成“前店后校”人才培养模式。其主要特色在于:(1)“后校”的“学”直接来源于“前店”的“工”,是学校经营性实体企业的真实生产任务经过教学转化形成学生在课堂上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学习内容。(2)“前店”的“工”最大程度地服务于“后校”的“学”。在这一模式下的“工学结合”是完全在学校组织主导下开展的,“前店”的“工”不是随意的、以生产盈利为目的的“工”,而是学校根据教学需要精心安排可以满足学生“后校”所学知识技能训练的真实工作任务。其工学结合的效率越高,培养目标达成度越高。
  “前店后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
  “前店后校”人才培养模式以工学交替为基础。“前店”按照职业体验岗位认知→初级助理单项实训→中级助理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的顺序,提供优质的企业岗位实践资源和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真实工作训练;“后校”按照公共基础课→专业平台课→专业方向课→顶岗实习课的顺序,提供公共基础素养学习和模拟仿真、学做一体的专业学习,二者通过工与学的交替融为一个整体,实现培养对象由学生到准员工再到员工的转化。
  “前店后校”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在我校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明显提高,在参加全国和北京市技能大赛中成绩突出,获得过多个一等奖。为了给学生的职业成长搭建更加广阔坚实的舞台,学校又在“前店”与“后校”工学交替的安排、课堂教学内容与前店实训内容的衔接、解决学生实际能力与满足顾客需求等方面加强探索和研究。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工学结合的办学之路,将越走越宽广。■
  □编辑 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