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实施绿色教育的主渠道,在绿色教育理念引领下,我们以学生发展为宗旨,尊重生命、尊重差异、尊重规律,让我校的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呈现出新的气象。
尊重生命,海潮效应
海水因天体的引力而涌起,引力大则潮大,引力小则潮小,引力过弱则潮无,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海潮现象”。课堂教学要达到的理想效果应当是“课未始,兴已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已毕,兴犹浓”,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的有效教学就是引力,就是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浪费课堂上属于学生的每一分钟,使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学习中,经历快乐的生命历程。
经过研究,我校教师探讨了绿色课堂的有效教学模式。
第一步,自主释题:学生根据教科书和丰富的辅助材料,了解应该知道的课堂背景知识,提出问题,做好课堂学习准备。
第二步,感知目标: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挖掘教材内涵,制定学习目标。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策略地把知识呈现给学生。学生在课前预习、自我制定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感知课堂学习目标,以饱满的热情,浓厚的兴趣进入学习状态。
第三步,交流学习:首先是小组交流。每4人一组,学生学习程度大致为ABC三个层次,按照教师要求,完成小组学习任务后,将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整理出来,然后进入第二个环节——全班交流。课堂呈现出的局面应是自由竞争。
第四步,点拨升华:教师将涉及的当堂知识点精心整理设计,点拨学生在指定时间内整理、理解、识记,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第五步,技能迁移:教师将当堂内容全部设计成考题的形式,小组展开讨论,当堂进行反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第六步,归纳延伸:在教师组织下,学生认真总结当堂所学内容,并查找当堂学习的问题与不足,把视野延伸到课外。
各学科通过有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些思想上的交流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更能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尊重差异,涟漪效应
我们知道,往平静的湖水里扔进一块石头,泛起的水波纹会逐渐波及很远的地方。这就是涟漪效应。而在课堂中,我们会面对许多不同的学生, 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是不可复制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假如我们将孩子的优点比作一颗石子,当它投入平静的水面,就会带来阵阵涟漪。
我们鼓励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利用涟漪效应,抓住学生一些细微的优势做文章,在学生取得任何微小的成功时,都要不遗余力地表达自己真挚的赏识与鼓励,从而触动学生的灵魂,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这样就可能在学生身上产生类似“涟漪”般的效果,引发学生一系列良好的变化。如在学生作业中写评语,评语中或是赞扬,或是勉励,或是提醒,或是祝贺,虽然是只言片语,却常常触动学生的心灵,引起一系列心理效应,让学生或是奋发向上,或是充满信心,或是勤奋刻苦……
尊重规律,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考查某校,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将他们的名字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高智商型人才。”事过半年,罗森塔尔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的确超过一般学生,长进很大,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这一效应就是满怀期望的激励效应。
我们鼓励教师思考教育的真谛,寻找教育的规律,反思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学生的心灵世界,按教育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来教学。教师的职责是“培根”而不是“拔苗”,教师应该像“牧者”而不是像“纤夫”,教师与其“拉牛上树”,不如“驱牛向草”,满怀对学生成才的期望,打造有生命的课堂。
我们充分运用“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强化师爱作用,我们提出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绿色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笑容不仅使自己愉快,更给别人带来愉快的心境。微笑不仅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而且可以减少学生的心理负担,使教室里充满友好和谐、积极认真的学习气氛,激励学生提出不懂问题,激励学生争取发言机会,激励学生参加讨论活动,激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爱,从而焕发学习的动力与生命的活力。当学生获得教师的信任、赞美时,他便强烈感受到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并尽力达到教师对他的期待,以避免教师的失望,从而保持这种积极向上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