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刘慧教授《陶养生命智慧——社会转型期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这本书,脑海中闪现最多的词便是“生命”。作为教育工作者,每天面对的是众多幼小的生命,我们要伴随他们走过生命旅程中最重要的这一段。怎样让他们幸福地、快乐地、健康地、平安地走过这一段呢?我觉得,最为关键的是“做有生命感的教师”(刘慧)。即有资格和能力与他人分享;保持开放、善于汲取能量;真正能与他人建立“人—人”关系;有着积极向上、乐观、开朗、豁达的人生态度与追求;对人、对事尽心。“做有生命感的教师”体现在:“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在教育中,生命是最重要的;每个孩子的生命都是一个丰富而广阔的世界,相信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有多少我们认识与不认识,不知与熟知的同行们用自己精彩的生命灿烂着孩子们的生命。走近他们,或许能帮助我们进一步明确作为教师的生命价值所在。
让我们先走近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全国首批特级教师霍懋征老师一生的教育世界。从教60多年,倡导和实践“爱的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从成长到成名再到成家,霍老师用她孜孜以求的态度和精湛的教育教学艺术向我们诠释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人生价值。从上世纪50年代,在语文、数学教学中创立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讲读法”,到后来提出“速度要快,数量要多,质量要高,负担要轻”的十六字教学改革方针,再到实施素质教育。她向学生提出了十点要求:学会做人、学会自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审美、学会乐群、学会健身、学会生活、学会劳动。我们不难看出:其实,霍老师取得的辉煌成就也是在平凡的工作中一点点积累的,只不过她比别人更善于发现、实践、改变。“引其言,激其情,启其疑,导其思,倡其辩,点其睛,明其理,活其用。教其知,授其法;显其情,正其本。”恰如其分地描写了霍老师的教育教学特色。
霍老师根据自己半个世纪的教学生涯,将教师工作概括为六个大字:光荣、艰巨、幸福。
再走进一位普通教师——李灵,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2002年,李灵从河南省淮阳师范学院毕业。她回家后看到农村有大量留守儿童辍学在家,便萌生了在家乡办学的念头。在父母和亲朋的支持下,她用家里20多万元的积蓄办起了周口淮阳许湾乡希望小学。在学校,她是校长兼思想品德老师。在她的辛勤操劳下,这个学校有了7个班,300多名学生。由于所有学生学费全免,学校无力为学生购置教辅读物和课外书籍,7年来,李灵为了办学已经欠了8万元的外债。
为了自己学校的孩子能坐在宽敞的阅览室里看书阅读,李灵趁着放暑假,向父亲要了200元只身来到郑州。她买了一辆破旧三轮车,沿街收购各种书籍。烈日下,李灵骑着破三轮车穿街过巷,拿着秤一斤斤地回收旧书本。她用汗水载回了孩子们的“精神食粮”。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李灵的颁奖词是:一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她是80后。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这样评价李灵:为了孩子四处奔走,眼角有了皱纹,双手不再细腻,但是她把爱与温暖带进了乡村学校的课堂,她是让全国人民尊敬的“80后最美乡村女校长”。
如果说这些还是那么遥远,来看看我们身边朝夕相处的教师榜样:王秋梅,北京市小学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获得者。8月酷暑,当我们在家悠闲过暑假时,她顾不上年幼的孩子,顾不上生病住院的母亲,正紧张地备战基本功比赛。她要用精湛的教学水平快乐孩子们的生命。刘伟,十几年认真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什么样的孩子到了她的班级,都那么激情四射、勇往直前!她用教师的魅力灿烂着孩子们的生命。郭超、尹艳芝、褚永帅、田军……每个人都有精彩的教育故事。
从霍懋征到李灵到我们身边的同行者,为什么他们对工作那样痴情?为什么他们对生命那样负责任?我想,或许这句话能诠释:他们想“让每个生命都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