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植科研骨干 带动全体提高

2011-12-29 00:00:00辛萍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11期


  我校多年来始终坚持科研引路,坚信只有解决真问题,才是真科研。经过调研,我们决定从扶植教育科研骨干着手,以点带面,形成梯次,从而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能力。
  首先要挑选合适的培训班。经过对组织机构、授课内容、讲师等要素的多方筛查和求证,我们决定参加北师大继续教育学院和西城研修学院组织的教学骨干、科研骨干学习班。
  其次是挑选教师。我们挑选的教师年龄都在35岁以下。他们具有较活跃的思维和创新意识,对科研过程相对比较熟悉,88%的教师第一学历为大专或者本科。由于学校教学工作的特殊性,为了不耽误学生的正常学习进度,我们选择语文、数学搭班教师,以便在对方外出学习时能够互相代课、补课时。学校先后组织近20位一线教师参加了学习班,这些教师所研究的课题都是日常教学中遇到的真问题,有的已经研究了三四年,正处在一个急需指点、继续提升的阶段。
  为了实现骨干引领的最大化,我们将科研培训的成果落实在一线。
  1. 稳——实践检验
  在活动中,我们并没有把步子迈得很急,而是循序渐进。教师学成归来,科研室并还急于安排他们进行汇报交流,而是给了一段比较充裕的实践期。在这期间,科研室发挥作用,深入他们的课堂听课,加强指导,促进教师消化、吸收学习所得,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有反思改进时间。同时指导他们带动教研组教师共同学习、研究、提高。这些教师利用一个寒暑假的时间对实践进行整理,对照所学理论进行反思,开学后在本学科做汇报发言,将自己的所知、所得、所为、所感与大家分享。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再展现出来,他们的体会能更加贴近实际,更有实用价值。
  2.促——展示推广
  经历了实践期的 “课题展示研讨课”很受教师们欢迎。课前作课教师针对自己的课题与课堂教学向参会教师做一简介,使到会的听课教师对这个课题有所了解,以便在听课过程中有所思考。课后,课题教师针对自己的课堂实践,结合课题做一个反思;听课教师结合这节课的优势与不足以及难以解决的困惑,与作课教师进行研讨交流,使课题教师在思维的碰撞中厘清今后研究的重点、思路、方法等。教师们对这种直观又能提升认识水平的活动很认同。
  3.用——成效显著
  学校派出去的是骨干,是急于解决问题的教师,他们学有成效,回来后带动的是全体教师。更重要的是,由于课堂实践、试讲磨课,不少教师已深度参与。随着参与度的不断加深,教师们通过正向迁移,将研讨所得直接移植在自己的课题研究中。
  通过骨干培养,带动全体教师的做法,我校培养出一支高层次的教师队伍,市、区级骨干教师,区级学科带头人,中小学高级教师人数不断增加;获得科研成果一等奖的英语课题组成为全区英语学科教学、课题研究的排头兵。■
  □栏目编辑 王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