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科研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科学的管理,更有效地帮助教师掌握研究方法、提升理论认识、积累研究经验、解决实际问题,使教育科研真正促进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
北京市西城区是全国教育的先进区,其科研管理工作也走在北京市前列。“十五”、“十一五”期间西城区中小学教育科研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40多项研究获得全国、北京市教育教学优秀成果奖。
如何使科研管理更加科学有实效?北京市西城区教科所从管理理念、管理目标、管理职能、管理方法、管理制度上进行系统思考,同时对学校科研室主任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使这支科研骨干队伍的科研服务意识与科研组织、指导能力有所提升,在提高学校的科研工作质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期,我们选择的就是学校科研管理干部以研究的态度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和方法,希望对其他学校的科研管理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科研工作越来越受到中小学干部教师的重视,教师的科研能力成为评价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区域科研管理部门,如何以先进的管理理念,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促进区域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与学校内部的科研管理相比,区域的科研管理工作涉及面广,人员多、内容多、层次多,由于所辖区域中小学的办学特点不同,干部教师的发展阶段不同,他们对科研的认识不同、需求不同,因此,要真正使科研起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对科研管理工作的系统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严谨、科学、合理的管理系统才能保证区域科研工作的推进有实效。
西城区是全国教育的先进区,其科研管理工作也走在北京市前列,“十五”、“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教育科研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40多项研究获得全国、北京市教育教学优秀成果奖。
北京市区县教科所作为区域科研管理的职能部门,其科研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调动广大干部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使其在研究中“认识教育,完善工作,发展自我”,进而提高研究能力、促进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多年来西城区教科所致力于通过建立符合教师实际需要的相关管理制度,组织不同类型的学术活动,激发教师的研究兴趣,满足不同群体的研究需求,搭建信息沟通与展示的平台,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
西城区科研管理工作的基本特色
1.以先进的工作理念推进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工作
西城区教科所在管理工作中正确理解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和科研管理的功能,准确把握区域科研管理工作职能,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坚持“五观”,即服务观、规范观、合作观、共享观、人本观;在制度建设过程中遵循三个原则,即规范性原则、过程性原则、激励性原则,使科研管理从控制管理逐步向激励管理转变,体现了知识管理、人本管理的先进管理理念。
2.以科学规范的制度保障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质量
中小学教育科研具有群众性、校本性的特征,参与人员多,研究内容杂,研究起点参差不齐,我们制定了三类管理制度,即基础性制度、过程性制度和发展性制度,关注课题的全过程指导和检查、关注研究队伍的培养和激励、关注研究成果的宣传与推广,使区域内不同层次的研究群体能够找到符合自己能力水平的目标和标准要求,形成了区域科研工作良好的生态系统,促进了不同层次教师研究者专业水平的提高。
3.以优秀的学校科研管理骨干保证区域科研管理质量
区域研究水平的提高不仅需要区级管理部门的管理,更需要基层学校日常的督促与落实,而这项工作主要靠学校的科研管理干部——科研室主任完成。科研室主任的科研服务意识与科研组织、指导能力,对所在学校科研工作的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他们的管理工作是区域整体科研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西城区教科所多年来根据学校的需求,采用多种培训方式,分层次、分阶段,结合具体任务对科研室主任进行培训,使每位成员的理论认识、实践能力不断发展和提高。近10年,我们为学校培养出区级科研带头人70余人,在近年提拔的年轻校级干部中,有20多位在科研工作中取得优秀成绩,这支优秀的科研管理队伍已成为西城区教育科研管理的中坚力量。
4.以恰当的管理方法实现区域科研管理的目标
我们从关注“需求点”、“共享点”、“激励点”出发,根据不同工作内容的特点,灵活选择管理方法,有效地达到了科研管理的基本目标——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
西城区所有的学校有自己独立承担的各类研究课题,参与研究的教师达60%以上,每年参加区级、市级论文评选的教师两千人次以上。“十一五”期间,由西城区中小学干部教师主持的21项研究成果获得北京市政府颁发的“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27项研究成果获得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颁发的“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近30所中小学被评为北京市科研先进单位。
“十二五”西城区教育科研管理的关注点
新的教育发展形势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研究管理部门,还有很多工作需要不断改进。在“十二五”的区域教育科研管理工作中,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重点关注。
1.进一步理解和落实区域科研管理理念
尽管我们在管理工作中提出了“五观”,体现了现代管理的思想,但还需要进一步系统化,由自发走向自觉;需进一步理解和认识系统管理、动态管理、人本管理、过程管理等理念在区域科研管理工作中的指导作用,探索落实这些理念的实施方法,同时关注其他新的管理理念在中小学科研管理中的应用,如知识管理理论。知识管理是管理理论与实践中“以人为本”主线的进一步发展,将这一理论应用于科研管理有助于提高管理的实效性。
2.进一步加强对学校科研工作的分层指导与培训
目前,在指导学校科研管理工作中,西城区教科所根据学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实际,把学校大致分为三层,即起步阶段的学校、制度约束阶段的学校、自我发展阶段的学校,目前多数学校属于第二层。
“十二五”期间,在上述分层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分析各类学校科研工作特点的成因和制约发展的因素,并制定分层指导目标,使区域的科研指导和管理工作目标更明确,措施更具体和有针对性。
3.加强对教师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普及与培训
目前多方调研结果显示,科学研究方法是影响中小学教师进行高质量研究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科学的方法决定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教师掌握调查研究(观察、访谈)、文献研究、案例研究、叙事研究等基本的研究方法,不但能够帮助他们高质量地完成研究工作,更能够帮助广大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科学了解学情,深刻进行教学反思,真正达到在工作中研究的目的,避免教师走入为了研究而研究的误区。
4.建立符合中小学实际的科研工作评价体系
现阶段对学校科研工作效果的评价主要看立项课题数量、成果获奖数量、参与人员数量等定量指标,而对于科研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指标并不十分明确。建立符合区县实际的科研工作评价体系更能够激励学校、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
5.进一步关注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成果推广具有特殊性,因为他们的研究都是针对自己遇到的问题,成果推广不应该追求普遍适用,而应把成果推广过程作为激发教师“创新、内化”的过程,避免教师走入盲目模仿的误区。这就要求区县教科所认真分析成果特点,对优秀研究成果以何种形式推广、推广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推广对象侧重在哪类群体等问题进行系统设计,只有建立在对已有成果细致、有针对性的分析基础上的成果推广活动,才能够真正达到推广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的目的。这也是对区县教科所的研究成果管理工作提出的挑战。
6.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素质,以研究促管理
要提高科研管理工作水平,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还需要加强对管理工作的研究。目前,区县教科所普遍存在人员少、管理工作任务重的问题。对于区县教科所来说,管理工作很重要,但作为教师中的一员,学术研究能力的提高也应该成为促进工作的一个重要支点。从长远发展看,对科研管理工作的研究是保证管理质量的生命所在。关注管理工作,发现管理的问题,寻找科学解决的对策,以研究促管理,是未来区县教科所提高管理工作质量的方向。